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规范“长寿食品” 更要破养生迷信

2017-05-03 09:26:30?朱昌俊?来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被誉为“中国长寿之乡”的广西巴马吸引了众多病人和老人到来。然而,宣传有“长寿”功能的神力蘑菇、长寿河水、动物喷雾、氧吧洞穴却令一些民众慕名而来,失望而归。一些来自长寿之乡的普通食品也常被商家包装成“长寿食品”。律师表示,食品宣传明示或暗示功效,有虚假、误导之嫌。(5月2日《新京报》)

从“长寿之乡”到“长寿食品”,这似乎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可实质上,不过是彻头彻尾的商业套路。就拿“长寿之乡”来说,其评定的科学性就一直受到争议,从2016年起,“根据民政部关于‘中国长寿之乡’科学评价活动需要报批的要求”,该项目也已经停止了评选申报。而近几年拥入巴马的旅游者人数呈井喷式增长,由于配套处理设施跟不上,游客排放的生活废水对当地河流造成明显污染,“以前盘阳河的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现在已经不敢喝了。”

在上述背景下所衍生出的所谓“长寿食品”,自然就更为可疑了。一来,一个地方即使真的出现了普遍性的“长寿”现象,也有着复杂的成因,单靠食用某种食物和水,就期待能化平凡为神奇起到长寿之效,仅从常识角度就不难判断,这是多么荒谬的事;另一方面,在工业流水线之下,打着长寿旗号的食品,多只是“傍名头”而已,很可能与“长寿之乡”早没半点关系了,涉嫌虚假宣传。

从提升知名度、增加经济收益的角度,一些地方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并借助“长寿”概念做大食品、旅游等相关产业,也无可厚非。但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一切的经济行为,都应该在法治的底线之上进行。比如,食品宣传中明示或暗示长寿功效,就有虚假、误导之嫌,已经游离在法律边缘。而不加节制的利用“长寿之乡”的品牌,也必将带来透支的后果。巴马目前遭受的困境,或许就是鲜活的例子。

“长寿食品”到底合不合法,应由监管部门来给出答案和约束。但要真正切断种种面目可疑的“长寿食品”的后路,恐怕还得破除社会对养生和长寿的普遍迷信。追求养生和长寿,并非不可理解。但这种追逐,一旦达到偏听偏信甚至是迷信的地步,就难言理性了。有人形象总结,当前最畅销的书,不再是文学名著,而是养生书,最常见的养生方法,不是锻炼,而是吃。其实不只是“长寿食品”,对养生食品、保健品以及各式来路不明的所谓养生大师的过度追捧,都反映了社会对养生和长寿的过分迷信。只要“过于迷信养生、担忧食品安全”的社会现实没改变,可疑的养生食品、长寿食品也就很难真正根绝。所以,既要规范“长寿食品”,更要破除养生迷信。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