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校园网贷泥沼 谁在挖“坑”

2017-04-10 16:02:48?程彦暄?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形形色色的网络、民间借贷平台,高到离谱的利息,花样繁多的收费标准……当这一切悄然走进校园,一些消费自制力弱的学生深陷“借贷泥潭”,拆东墙补西墙地挣扎,只会让经济尚未独立的他们越陷越深、无法自拔。(4月10日 华商报)

因为无力偿还网贷,有的学生自杀,有的学生拍裸照,有的学生四处躲债,甚者连累了整个家庭。关于网贷“陷阱”,国内媒体早已多次曝光,为何还有如此多的大学生在同一“阴沟”翻船?

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来分析,造成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主观原因主要有重享受、搞攀比、爱炫耀、人际交往消费过度和储蓄理财观念淡薄;客观因素则来自商家的诱惑性信息、网贷钻空法律漏洞及不良的社会消费风气所致。

透过现象看本质,非理性的消费心理根源在于非理性的价值观和思维逻辑。从小,父母与校园的教育多围绕成绩和道德展开,唯独缺失了社会实践教育。论大学生最成熟的逻辑判断,非考试莫属;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做题技巧,遇到陌生的问题,即便蒙也会有较高的正确率。可他们遭遇社会问题,则显得束手无策,任人宰割,原因就在于从小缺失了对社会价值判断的逻辑思考。

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家贫,他们会更早地接触社会,磕磕碰碰中积累社会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逻辑分析和判断思维,对社会现象有了理性的思考,故而更多地避免跌落社会陷阱。

可见,网贷危机只是非理性教育体系的导火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即便解决了网贷危机,还会出现更多其他的危机考验学生的“定性”。笔者认为,不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让他们多接触社会,引导孩子通过社会实践,在独立解决困难中形成理性的逻辑思维模式。有了这些基础,学生才能避开各类“陷阱”,理性应对各类危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