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高校食堂频推“神菜”,先别急着吐槽

2016-03-09 18:16:18?毛旭松 孙明 斯涵涵?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华南女院食堂推出“神菜” 橘子肉丝几分钟卖光

华南女院最近推出的橘子肉丝。网友供图

这两天,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的同学们被学校第三食堂推出的香蕉炒肉、橘子肉丝、剁椒芋头等“神菜”给惊呆了,这些菜也引发网友吐槽。(3月9日 福州晚报)

“神菜”可以有,但是得过三道关

首先要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所谓民以食为天,不论如何创新,最基本的就是要保证饮食安全。像高校食堂每天要接纳上万人同时用餐,饮食安全更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饮食安全一方面是指食材的安全,不能够为了尽快处理掉快过期的食物,而做成奇葩菜美其名曰创新之举;另一方面要注意混搭的安全,我们知道有些水果和蔬菜是不能够混搭在一起食用,一旦饮食不慎,容易诱发食物中毒。

其次要保障舌尖上的营养。奇葩菜即便色泽再诱人,口味再独特,如果没有营养价值可言,那无异于垃圾食品。水果更倾向于生吃,因为高温烹饪会破坏水果富含的维生素,导致营养价值流失。何况水果和蔬菜的营养价值各有不同,水果可以作为饭间点缀,而不能够代替蔬菜和肉类成为主食,像玉米粒炒葡萄、葡萄西红柿等最多只能算是开胃小菜。

再次要保障舌尖上的习惯。人们的味蕾经过多年的洗礼,形成了特定的饮食习惯。高校食堂推出的奇葩菜犹如小清新,给枯燥乏味的食堂吹来了清风。但这些菜也仅限于偶尔吃吃就好,毕竟不能够当作主食天天食用。食堂师傅们还是要照顾绝大多数师生的饮食习惯,间或搭配一些奇葩菜换换口味,达到活跃下食堂就餐气氛即可。

高校食堂几乎是菜肴的创新孵化基地,为了满足学生需求,不断探索色香味俱全的新菜,食堂师傅的做法值得鼓励。关键要注意别跑偏了主题,高校食堂当务之急是保障饮食安全和注重营养价值的搭配,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新菜肴的“研发”工作,才能让师生在就餐时少些疑虑多些踏实。[详细]

判断“神菜”好坏,不妨让学生“用嘴投票”

大学本就是一个鼓励创新和想象的场所,因此,食堂也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改变一成不变的菜谱。基于此,食堂大厨们别出心裁的混搭菜不但丰富了学校的菜品,也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可谓是裨益良多。

而且,单调的菜品并不利于学生的营养吸收,同时,也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鼓励大厨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出像水果入菜这样的创意“混搭”就不仅体现出高校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满足了学生的多元需求。

最后,大学食堂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对菜品的选择本来就应该斤斤计较。另一方面,学生是食堂的主要消费者,菜品的好坏应该让学生来评判,换言之,食堂频频推出的“神菜”,有的并不雷人,相反却因为色香味俱全,成为吸引师生的隐形招牌。

当然,好的菜品不仅在于色香味俱全,更应该有营养的合理搭配,其实,菜谱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只要口感适中,营养合理,以水果入菜的创意也未尝不可。反正,学生有最后一个撒手锏——“用嘴投票”。[详细]

“神菜”还是要有的,万一流行了呢?

有人将“神菜”称之为“黑暗料理”、“第九大菜系”,不屑一顾之情呼之欲出,对其安全性、可行性提出质疑。笔者认为大可不必杞人忧天。针对莘莘学子推出的创新菜品,无论是食材本身还是制作流程,学校后勤部门都会开展卫生督导,食堂大师傅更是不敢掉以轻心。2014年11月,上海地区高校举办了首届“创新菜肴、创新点心”比赛,“椒盐香脆小馄饨”、“葡萄炒玉米”等一系列神菜惊艳登台,引发关注,其营养性安全性也得到业内专家的认可。“神菜”历经数年数校而不衰,受到师生们热烈欢迎,说明其早已经过市场检验,而那些卖相、口味、营养不佳的自会优胜劣汰。

实际上,水果入菜早已有之,比如菠萝咕咾肉就是一道广东的汉族传统名菜,属于粤菜系。“神菜”系列不过是将其推而广之发扬光大罢了。而八大菜系也非一日练成,而是经过岁月的淘洗和无数能工巧匠精心构思与制作的,假以时日,风行校园的“神菜”或将走上百姓餐桌,成为清新时尚的“第九大菜系”也未尝可知。

网络上有句流行语: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句话放在这里也很契合:“神菜”还是要有的,万一流行了呢?“神菜”是“黑暗料理”还是创意料理,不妨见仁见智。但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年代,看待新生事物,我们要多几分宽容与鼓励,少几分严苛与粗暴,梦想才能展翅飞翔。小至菜品,大至新观点新方法,莫不如此。[详细]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