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记者从四川省达州市环保局获悉,本着既减轻空气污染,又满足百姓生活需要的原则,达州已在中心城区规划设置了4个腌腊制品熏制点。对于擅自在中心城区设置腌腊制品熏制点或进行熏制活动的,有关部门将依法查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2月15日《华西都市报》) 年关将近,市民们又开始为准备年货忙碌,熏制腊肉是很多家庭的必备产品,严控腊肉熏制对市民生活的影响不必赘言。政府部门采取这样一种举措,势必要有充足的理由,并且进行充分的解释,最大限度地照顾民众的情感。但从目前看来,当地政府虽然抬出了治霾的旗号,却徒有严厉查处的恫吓,并没有拿出足够的数据和理由,很难真正取信于人。 首先,熏制腊肉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有多大?在大气污染中占有多少比重?在这方面,我们看不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权威数据,倒是有民间组织为我们进行了测算。比如今年1月,重庆有环保志愿者曾连续3天走访了10多个腊肉熏制点,使用专业仪器检测PM2.5,结果显示,单个腊肉熏制点影响范围相当有限,基本上不超过50米。这不禁让我们对严控腊肉熏制治霾的效果心生疑窦。 其次,集中熏制的好处是什么?能降低多少污染?如果没有量化的指标和详实的数据来说明这一问题,地方政府凭什么就脑袋一拍定下集中熏制的政策,又如何让民众打心眼里认同政府部门的安排呢?如果民众不理解、不配合,可想而知,政府在执法中也会大费周章,很难取得预期的治理效果。 最后,除了严控熏制腊肉,政府还采取了哪些治霾措施?众所周知,雾霾绝不仅仅是熏制腊肉引起的,还与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等因素关系密切。那么,政府有没有采取办法提升对燃煤污染的治理力度?查处了多少违法排污的企业?对建筑工地的扬尘控制做得怎么样?这些成绩单如果不亮出来,民众心里难免感到不服,认为政府是专捡软柿子捏,而不敢攻坚碰硬。 我们不希望看到,居民熏制腊肉乃至家中炒菜等生活行为,总是被作为治霾的主要矛盾,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策关注点。一方面,动辄把公权伸向私域,可能是对政府形象的损害;另一方面,仅流于表面的治理,会一再让城市错失雾霾治理的重要时机,最终导致积重难返。 |
相关阅读:
- [ 03-12]上一季熏腊肉,这一季柴火鸡
- [ 01-26]应辩证看待“治霾禁熏腊肉”
- [ 01-23]叫停烟熏腊肉别成治霾“主打”
- [ 01-23]整治熏腊肉:“祖传”与现实狭路相逢
- [ 01-21]窥视“熏腊肉”致“雾霾”的微麻心理
- [ 01-15]“熏腊肉致霾”,这个帽子扣大了
- [ 01-15]熏制腊肉的“雾霾”中,谁“醉”了
- [ 01-15]不应让熏腊肉系罪魁祸首张口就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