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快递实名诚可贵,配套价更高

2015-10-26 15:59:22?余锦雄?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国家15个部门近日决定,从目前至明年3月开展危爆物品寄递物流清理整顿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快递寄送必须实名制。昨日从福州快递企业获悉,今年7月开始福州快递行业已经开始试行快递实名制。试点的情况说明,必须有一整套的配套措施跟进,快递实名制才能真正发挥效果。(10月26日《福州晚报》)

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和物流运输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快递业务也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但是由于物流、邮寄、快递渠道具有人货分离的特点,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个渠道的管理漏洞大做文章,再加上一些快递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快递行业的混乱状况也一直为人诟病。特别是柳州爆炸案发生后,快递业的安全问题受到全社会关注,快递实名制作为一种被普遍寄予厚望的举措呼之欲出。

快递实名制之后,等于在快递的全程装上了监视器,将来在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可以像调取录像一样的追根溯源。一方面可以让相关的管理部门加大安全防范意识,保证全程无差错。另一方面也可以对那些有非法企图的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威慑,让他们在衡量风险代价时有所顾忌。

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一个“看上去很美”的事因为涉及到不同的人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为人是制度的执行者,是“善其事”的过程中最大的“器”。另一方面,快递行业涉及到快递员、物流、邮政、客户等各方面,如果在某一个方面出现安全漏洞,就会造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公让整个快递安全链显得脆弱不堪。所以,实名诚可贵,配套价更高,若为安全故,两者不可抛。

首先,要重新认识和定义员工培训。员工培训是快递行业“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近年来一系列争议快递事件的发生,很多是和快递行业员工责任心不够有关,甚至还出现网上买一部小米手机收到几斤大米的奇闻怪事。重新认识和定义员工培训,就是要把员工的素质培养作为保证快递安全的源头去抓,员工素质提高了,业务才能开展得越来越顺利。

其次,建立快递企业信用档案。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搞信用档案,如果企业或个人做出了有违法律或社会公平正义的行为,“难言之隐,一查了之”,所有人都可以上网查到该企业的信用记录,从而对自己的下一步行动作一个基本的判断。快递企业也需要这样信用档案,才能从根本上倒逼快递企业加强安全防范,提升服务意识,切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对于那些混迹于快递行业,扰乱行业秩序的企业,也是一种无形的制约。

第三,切实做好信息保密制度的工作。很多人担心快递实名制后自己的信息会泄露出去,并且为一些人非法所用。建立信息保密制度,就是要对快递运输的各个环节层层设卡,个个签约,以合同的形式约束行业自律,这既是对快递行业员工的有力督促,还进一步消除了民众对信息泄露的后顾之忧。

最后,必须加大对快递违法的处罚力度。对于信息泄露、违法运送危险品、贩运毒品等行为,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尽快的理清各方责任,制定详细的处罚条款。若有人敢于以身拭法,一定要严惩不贷。

总之,加强快递行业实名制是一项紧急工作,事关民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必须“马上就办”,但是也不宜操之过急。必须老老实实的建立和完善行业配套制度,这样才能让快递行业安全畅通的大门始终敞开着。

短评:推行快递实名制不妨先分类

在快递实名制的推行上,全覆盖是目标,但在落实上是不是存在一刀切现象,是不是有些急于求成呢?这是快递行业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快递实名制的推行,不妨分类实名,循序渐进式落实或许更能让人们接受。中央此举针对于危爆物品寄递物流,那么快递公司就必须严格针对这些物品落实好实名制,借此再把所有要投递的物品分分类,对于重要的物品必须实名制签收,其他可以先暂缓执行。分类实名,把寄件人、快递公司、收件人紧密和谐地联系在一起,也能规范市场秩序,保持市场的良性循环。

快递实名制保障的是公众的安全,而公众对于快递公司的要求是“便捷”,当“安全”与“便捷”有了冲突,先试试分类实名,或许是个办法。(王兆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