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删帖自保的官员缺乏舆情知识

2015-05-20 15:18:55?沈道远?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举报官员的帖子是重点删除对象。犯罪嫌疑人李某介绍,“表哥”杨达才在被查之前,网上涌现大量举报的帖子,不少同行都删过这些网帖。“特别是十八大后,出现过一股网络举报高潮,那时我们的生意非常红火,经常忙到凌晨。”(5月20日 新华网)

“网络反腐”自兴起以来,屡立奇功,将一个又一个问题官员拉下了马。正源于此,不少的官员患上了“网络恐惧症”,一些领导干部甚至谢绝一切采访,更甚至于就连日常考察工作也不愿意留下影像资料,怕的就是万一有一天,这些东西传到网上,网民从中找出些“瑕疵”,经过网络的放大和网民的围观,而因此受到牵连,丢了官帽。

其实,这样的担忧大可不必,毕竟网络已经深入到了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官员也应该主动适应,而不是采取避之不及的态度。另外,对于网民采用网络发帖举报官员,涉事官员也不要总是采用“一删了之”的措施,这种权力的本能的“应激反应”,从一个侧面暴露出了部分官员缺乏相应的舆情知识。

现在的资讯那么发达,各色网站数不胜数,论坛更是多如牛毛,面对这样的客观现实,试问,要花多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将举报官员的帖子删得干干净净呢?因此,官员企图以“删帖”求自保,弱化舆情,控制舆论的做法,有些幼稚和天真。

更坏的是,这种删帖行为,极有可能激起举报者的对抗情绪。若此,举报者会往更多的论坛发帖子,从本地论坛到省外论坛,网友再进行大量的转载,这种裂变传播,是无法用删帖来解决的。最终的结果是删帖成为了徒劳,而事件却在这“一发一删”之间不断激化,甚至引起媒体高度关注,以及民众的集体围观。

最好的应对方式是什么呢?官员也好,相关部门也好,对网民举报的内容,进行及时准确的回应,表明自己对于问题的高度重视,并且适时更新调查结果。只有用官方权威的调查真相,才能打消民众的猎奇心理,以及各种猜忌和臆想。如果举报属实,那便成功地找出了一条“驻虫”,倘若举报为假,也可随即对举报者进行责任追究,以网络造谣的罪名予以逮捕。不管发帖举报真还是假,官方都可以牢牢的掌握住舆情的话语权,而不至于处于被舆论牵着走的被动姿态。

删帖求自保的官员,采取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法应对网络举报,已经过时了。一则,这种方式事倍功半,甚至于“事倍功无”,花了大量钱财不说,而且还有可能激化事件本身。二则,官员花钱雇人删帖,钱从何来?难逃贪腐之嫌。三则,如果官员心里没鬼,清者自清,何惧发帖举报呢?又怎会主动删除举报者污蔑诽谤自己的证据呢?如此前后矛盾,经不起民众推敲。

官员要以开放的心态来迎接网络,并且主动去学习新媒体时代官员的媒介素养。在自媒体时代,任何人都无法钳制舆论,禁言发声,因此,不要以动辄以删帖拒绝交流的强硬姿态,来应对网络舆情事件,这样只会激起网民的对抗情绪,暴露自己舆情知识的缺乏。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