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查处送红包者利于源头遏“红包腐败”

2015-03-27 08:30:33?白靖利?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云南省纪委近日通报称,今年将集中整治领导干部违规收送“红包”问题,已有8名党员领导干部因收送“红包”问题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收送红包都查处”,可谓直击要害。

基于中国人情往来的传统,初衷为延续亲戚友朋情谊的红包,也蔓延到了官场。不少红包都裹挟着明里暗里的权钱交易,带有浓厚的腐败色彩。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督制约,一些地方一些干部将权力视如商品,红包、礼金也变成了“敲门砖”,甚至形成可怕的官场潜规则。

根据过往案例来看,许多领导干部堕落变质,就是从“红包”开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下属及其他怀有不同目的的人千方百计向领导干部送红包,不择手段地腐蚀拉拢干部,一些领导干部就此一步一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过去的制度往往对受贿者惩处较严,对于送礼者往往惩罚较轻。“收送红包都将被查处”,对二者一视同仁地对待,恰恰筑牢了红包礼金腐败的另一道枷锁,让送礼者“不敢送、不能送、不愿送”。可以说,此举将有效地消弭腐败的重要来源。

从“八项规定”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再到狠刹“节日中的歪风”等一系列禁令,在中央铁腕反腐的高压态势下,公款请客、送礼之风大有好转,明目张胆大吃大喝、公车私用等问题少了,社会风气改观,惩治腐败、反“四风”取得了重要成果。

然而,“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尽管各项预防和惩治腐败举措不断升级、反腐触角的不断延伸,一些贪腐贿赂方式仍变着花招“暗度陈仓”,为“四风”穿上“隐身衣”,钻进了“青纱帐”。网络购物、电子礼券等贪腐贿赂方式,除了比以往更诡秘更隐蔽外,更有难发现、难取证、难查处的特点。

有鉴于此,只有建立健全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参加的日常检查制度,加强对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重大节日前后财务开支和现金使用情况的监控,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和“三公”经费管理,才能从源头上切断“红包”问题产生的资金来源。

依靠牢固的制度笼子,加上监督技术的完善,才能将整治“红包腐败”行动常态化、深入化、长效化。即便收送红包者“魔高一尺”,也将面临监管的“道高一丈”。此外,还应加强惩处打击力度,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件的送礼者和受礼者都严肃处理,并进行曝光,确保起到威慑作用。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