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提高媒介素养有助提升履职水平
2015-03-11 08:47:5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为适应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的需求,满足老百姓在“微时代”的知情权,一些代表委员的媒介素养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全国两会是代表委员们履职的重要场合,也是对公众进行各方面知识普及的大课堂,还是对公众和社会进行新闻传播的好时机。两会的功能是复合的,不能以单一的标准看待两会。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说,每年有几件事能有如此高的关注度,每年能有几次能看到如此频繁的观点碰撞和思想交锋?全国两会的这种特殊性,给代表委员提出一个严峻的课题,代表委员不仅要有专业履职的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如何正确有效的使用和对待媒介的能力。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努力,代表委员的媒介素养有明显提升,躲镜头、怕记者甚至呵斥记者的人少了,出言不逊或口无遮拦的也少了,一些身为政府官员的代表委员越来越敢于面对镜头——这些官员在两会期间说的话,甚至比过去一年的公开表达还多。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说,从媒体报道和公开的一些信息看,一些代表委员的媒介素养在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如此才能适应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的需求,满足老百姓在“微时代”的知情权。 先说说话的内容吧。判断一个人媒介素养的高低,一个重要标准是看他们如何对媒体和公众说话。从电视和报纸中的两会报道看,有少数代表委员对记者和公众所说的内容,并不全是公众关心、社会影响大的公共话题,有些是本部门内部的工作和成绩报告、总结材料等。这样的内容,怎能引起公众关注的兴趣呢? 判断一个人媒介素养高低,还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他们与媒体和公众打交道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包括遣词造句、表达技巧、神态语态和衣着外貌等。从我们看到的公开报道来看,有一些代表委员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显然力不从心,既无充分准备,又无平时积累。还有一些代表委员,无论记者怎样问,都只会按材料背诵“参考答案”。 神态语态和外貌衣着也别小看,这对于受众能否被传播者的魅力所吸引,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全国政协委员姚明谈到自己两会期间的着装风格时说:“我这次一共带了两套衣服,一套西装上大会堂穿,一个就是这个运动衫,讨论穿。”这只是一个小细节,但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外在形象的意识。此外,我还注意到,在一些新闻发布会上,一些代表委员总是用一种语速、一个腔调、一成不变的神态面对公众,即便内容再好也让人感觉索然乏味。 当然,最该提醒代表委员的,还是要有媒介素养的意识。参加全国两会,就一定会有一个躲不开、也绕不过去的情况,就是面对媒体和公众如何讲话。这里有两个极端现象值得注意:一是见到媒体和记者就躲、跑、推辞,以各种理由婉言谢绝,不说、不说、就是不说;另一种是毫无媒体意识,发言过于随意——近些年来,一些被公众诟病的有争议的议案提案,往往就是代表委员缺乏媒介素养使然。 凡此种种都提醒我们,进一步提高代表委员们的媒介素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先,要提高对媒介的认识。必须看到,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媒体无处不在的媒介化时代。全媒体、自媒体、大数据、云计算等,都是媒介化时代的标志。申博体育:总书记曾在中央党校讲话时对领导干部提出六个方面的能力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所以,无论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我们生存的时代,还是努力实现党的要求,提高媒介素养都是应有之意。 其次,提高媒介素养,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学习过程。学而“实”习之,学习不仅仅是听课背书,还有练习和温习之意。对于提高媒介素养实际操作和练习、大胆张嘴尤其重要,有些官员虽然经常参加各种媒介培训,但就是不肯张嘴,不爱上台,怕见记者,这样媒介素养怎么高得起来? 第三,人大和政协可对参会的代表委员提出要求,加强培训。如果说履职参政是代表委员的天职,是内在要求,全国两会期间面对媒体和公众就是代表委员的另外一项天职,或者说,是公众和媒体对代表委员的一种起码要求。 我很赞赏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面对公众和媒体的姿态:上任不久即召开媒体见面会,全国两会期间又出现在新闻发布台上,不回避热点,不怕揭短,落落大方地回答记者的提问。有人说,这是“新生牛犊不怕虎”,他当几年部长后就不会如此了,我盼望这样的“预言”落空,也盼望更多的代表委员和官员能坦然面对公众和媒体,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单位和部门的故事,讲好自己的故事,因为这也文化软实力的一种。这种软实力,有利于交流沟通,加强理解,有利于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作者系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