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总理访意带了什么“源头活水”

2014-10-16 15:25:59?罗红波?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总理再访欧洲”系列评论之六

10月1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罗马巴尔贝里尼宫与意大利总理伦齐共同会见中意企业家委员会委员及企业家代表并致辞。 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2014年10月14日下午至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意大利进行友好访问。访问期间,两国共同发表《中意联合声明》,签署涉及文化、环保、质检、能源、金融、航空、通讯等领域的近20份政府间协议和商业合同。双方还就投资便利化、中小企业合作等提出了新举措。这些合作协议的签署和新举措的提出表明两国经贸关系更加务实有效,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入一个更高水平的新阶段。期间,李克强总理还访问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出席了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

中意两国都是文明古国,两国交往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末,中国的丝绸就已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转辗运销到了意大利。公元166年,大秦(罗马)使臣来到洛阳,开启了欧洲国家同中国直接交往的先河。随着商贸和文化频繁交往的需要,多条丝绸之路先后被打通,虽然途径的地区并不相同,但均是从中国出发,殊途同归,交汇在意大利。长期以来,两国人民相互欣赏、相互借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自1970年11月中意建交以来,两国始终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处理双边关系,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特别是两国在经贸方面的合作成果丰硕。根据我国海关统计数字,2010年,中意两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51.5亿美元,比两国建交时的1.0183亿美元增长了451倍,比中国开始采取改革开放政策的1979年(6.1亿美元)增长了74倍。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剧烈的冲击下,中意双边贸易额有所下降,但经过双方的不断努力,2013年双边贸易额基本恢复到危机前水平,达到433.3亿美元,今年1-8月,双边贸易额继续较去年同期有快速增长,增幅达10.9%。

今年是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明年是中意建交45周年,这将是中意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如何在全球金融危机不利影响下,抓住机遇,打造双边政治、经济、创新、人文等全方位合作新局面,是两国领导人密切关注的问题。在今年6月意大利新任总理伦齐访华期间,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意关于加强经济合作的三年行动计划》,中意企业家委员会也宣布正式成立;10月,李克强总理访意,明确提出,“扩大相互投资”是中意两国“互利共赢”的选择。两国企业间签署的合作协议金额超过100亿美元,更多涉及双向投资和技术、金融等领域的合作。这种高频率、高水平、高效率的务实合作将为中意共同发展、打造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

毫无疑问,投资便利化、扩大两国相互投资将会成为中意关系发展新阶段的一大亮点。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直接投资快速发展,其增长速度逐步超过了国际贸易,成为国别、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扩大了社会就业,增加了财政收入,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对华投资的国家中,经济规模在全球名列第八、在欧盟内部排名第四的意大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中国也有了对外投资的动力和实力。意大利在制造业、服务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拥有雄厚的实力,且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可经意大利向欧洲其他地区、地中海、非洲延伸。因此,无论是扩大双向投资,还是共同开拓第三市场,意大利都是一个理想的投资合作伙伴。当然,由于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投资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了解当地市场的渠道有限,而意大利中小企业对华进一步投资也会遇到类似问题,为此需要双方有关部门为它们提供更多便利。

李克强总理访问意大利期间,十分强调与意大利中小企业的合作。他明确指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是中小企业”,“在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发展的时代,小企业灵活创造的强度更加明显”。意大利是一个中小企业在其经济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作用的工业化国家。全国有58.1%的人工作在雇员1-19人的企业中,75%的人工作在雇员不足250人的企业中。不断创新是意大利中小型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得以抗衡对手并且取得成功的法宝,这在意大利机械设备制造业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意大利中小企业富于品牌意识,将产品服务目标瞄准到高端小众市场,专门生产差异性、个性化产品,将手工艺与高科技设备相结合,以保证产品的高超品质,从而创出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巨大成功。这些成功经验值得中国的中小企业借鉴。面对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带来的严峻挑战,中意两国的中小企业都需加快改革与创新步伐,进行广泛而务实的合作。

当然,无论是大力推进彼此的相互投资,还是促进两国中小企业的切实合作,都还会碰到困难,这就需要更多的文化交流。文化是商业繁荣的基础,在有共鸣的文化上发展商业,会更加容易。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以预料,在中意两国政府的积极支持下,两国企业通过互学互鉴,发挥互补优势,一定能携手创造出骄人的合作成果和崭新的未来,使中意关系走得更实、更快、更远。

罗红波(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