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道德模范”被拘关乎法律无关道德

2014-08-07 07:17:21?傅达林?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从道德角度判断一个人会不会违法犯罪,恰恰是一种违背法治理性的泛道德化思维。】

连日来,全国道德模范何涛被抓的消息引发舆论骚动。这位先后被评为六安市、安徽省及全国道德模范的“中国好人”,利用护士工作之便,从单位非法获取《出生医学证明》,交由其夫通过网络贩卖牟利。二人均涉嫌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被公安机关刑拘。

案件虽然还在侦办中,但道德模范沦为嫌犯的巨大落差,早让舆论为之唏嘘不已。人们想不明白,这样一位对高位截瘫的丈夫和半身偏瘫的婆婆不离不弃的“好人”,缘何会蜕变为一个嫌疑犯?是生活困窘所迫?还是因为对法律无知?抑或是其原本就并非之前媒体所宣传的那么“模范”?

道德的光环下,人们自然对模范拥有高于常人的期待。道德模范是众人学习的榜样,是德性完美之人,怎么都不可能与违法犯罪沾上边的。而据介绍,何涛在当选道德模范后,因家庭生活困难,当地党委、政府为其落实了事业单位编制,调入裕安区妇幼保健所,社会各界也给予关心和资助。接受这份荣耀和帮助后,本应当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来回馈社会,以更加完美的修身养性去引领社会风尚。如今发生此番“变形”,无疑令人难以理解。

追问一个道德模范的完美与否注定是道无解的题,不管从哪个角度分析,都容易陷入道德评判的纠结境地。我们或许有必要从道德的领地后撤,反思德性完美的人难道就不可能犯罪?倘若转换到法律的视角,在法律一视同仁的扫视之下,其实没有所谓的好人与坏人之分。法律的规制是以每个人都可能犯错为假设前提的。只是在我们纠结的内心深处,暗藏着一块心理暗示:好人不会犯罪,坏人才会。从道德角度判断一个人会不会违法犯罪,恰恰是一种违背法治理性的泛道德化思维。

法治社会,对一个人行为的评判不应纠结于其德性如何,道德完美并不是一个人不受法律约束的条件,也不是违法犯罪后可以法外开恩的条件。目前,何涛的省、市道德模范称号已被撤销,同时已提请中央文明委撤销其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对道德的关注或可止步于此。当其褪掉层层道德光环,也只是一桩普通的刑事案件,一切均须回到法律的轨道上依法处理。

让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精神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寻找道德的标杆;现实生活中,我们更依赖法律一视同仁的治理。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无论其身上披着什么样的荣耀与光环,只要涉嫌违法犯罪,就必须一码归一码地追究法律责任,这正是法律与道德和谐共处之道。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走出道德纠结的内心困境,步入理性的法治殿堂。

本报特约评论员 傅达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