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不鼓励但不能抹杀

2014-07-03 08:39:49?潘洪其?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对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不提倡、不宣传、不鼓励,这是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做法,但如果对已发生的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也不予承认,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要严格依法从事,工作认真负责,认定未成年人见义勇为就不会引发盲目模仿。】

四川大竹县8岁女童李微微为救落水小同伴不幸身亡,当地政府为其申报“见义勇为”称号未获批准。四川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和大竹县综治办认为,《四川省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条例》中对未成年人实施此种行为没有明确规定,李微微作为未成年人,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和自保能力,不具备见义勇为的相关要件;同时,对未成年人见义勇为要不提倡、不宣传、不鼓励,避免盲目模仿。

8岁女童救人不幸溺亡,令人万分惋惜悲痛,为其申报“见义勇为”称号却遭拒绝,这一结果令人不解。当地见义勇为审批机构给出的两个理由,都禁不起严格认真的推敲。首先,《四川省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条例》并没有为公民实施见义勇为设定年龄、行为能力、自保能力等门槛,也没有对未成年人“实施此种行为”不予认定的规定(全国其他地方也没有这样的规定),因此,以李微微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和自保能力为由,认定她“不具备见义勇为的相关要件”,不但在法律法规上缺乏依据,在逻辑上也是不能成立的。

对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不提倡、不宣传、不鼓励,避免引发未成年人盲目模仿,这是近年来我们在未成年人见义勇为问题上的重大观念转变。中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中不再有“见义勇为”的提法,当年为救集体的羊群而遭冻伤截肢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为扑救山火而牺牲的少年英雄赖宁等,都逐渐淡出中小学课本,不再被树立为未成年人学习的榜样。这种观念转变和教育方式的变化,符合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的需要,也是人性化教育和文明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不鼓励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不提倡未成年人学习见义勇为,并不意味着对已经发生的未成年人见义勇为行为不能依法认定,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人们对见义勇为问题的认知是理性的,但现实往往是十分复杂的,置于猝不及防的危难情境,有的成年人敢于挺身而出,也有成年人选择退避三舍;大多数未成年人可能惊慌失措,也可能有少数未成年人出于“模糊的本能”,选择像成年人那样见义勇为,8岁女童李微微应当就属于这种情况。成年人实施了见义勇为行为,政府审批机构要依法予以认定,这是以国家的名义,对见义勇为行为予以承认和奖励;未成年人实施了见义勇为行为,如果国家反而不能依法予以认定,这不能不说是对未成年人的严重不公平,对像李微微那样做出了巨大牺牲的见义勇为者,这更是一种残忍的二次伤害。

实际上,对未成年人见义勇为行为依法予以认定,依据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奖励,与对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不提倡、不宣传、不鼓励,避免引发盲目模仿,两者的逻辑和措施都并不矛盾,并不必然构成冲突。8岁女童李微微救人不幸溺亡,当地政府一方面可以依法认定其见义勇为行为,同时不能像以往那样进行高规格的表彰和大规模的宣传;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可以联手辖区内的中小学校,通过李微微救人的故事,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教会学生在危难情境中如何自保自救,如何见义智为、见义巧为,以避免见义勇为的危险,避免出现李微微那样的悲剧。

对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不提倡、不宣传、不鼓励,这是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做法,但如果对已发生的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也不予承认,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要严格依法从事,工作认真负责,认定未成年人见义勇为就不会引发盲目模仿,不会产生负面效应。因担心盲目模仿和负面效应,而对已出现的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一笔抹杀,如此“懒政”已涉嫌失察失职,应当尽快予以纠正。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