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南冷水江市财政统发工资信息因密码破解在网上曝光,人们惊讶地发现,公务员工资最高不过4000元,最低只有2000多元,与传说中“高工资”大相径庭。公务员工资一直是舆论关注焦点,媒体一再紧追不放,社会上关于公务员高工资高福利的说法越传越邪乎,以至于一些公务员与同学朋友亲戚聊起工资总被围攻“说假话,怕被借钱”。网络上有个别公务员诉苦水说委屈,却从未换得同情理解,收到的除了嘲讽就是谩骂。什么才是真相?公务员工资究竟有多高?下面10个问题帮你来回答: 1.过去10年公务员工资没涨过。记忆中公务员上一次涨工资是江总书记时代,朱总理以“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的坦荡胸襟,顶着可能遭致的骂声,给公务员涨了工资。脑子里没有此项记忆的同志可以百度一下,那是2000年、2001年和2002年。2003年由广东、北京等地发轫,全国启动阳光工资改革,2004年北京市(不包括中央在京单位)搞了“3581”的公务员工资改革,工资阳光了,单位的小金库关闭了,福利没有了。即便当时,表面上看起来工资高的,实际上也就是社会中等偏上收入水平。自此之后,公务员没再涨过工资,2006年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对公务员阳光工资进行再规范,“规范”这个词,只要是中国人,都懂得,就是从严处理,边界内的保留,边界上模棱两可的肯定砍掉了。说白了,“不升反降”。从2003到2013,公务员工资原地踏步,物价大幅上涨。目前,一线城市一些基层公务员的收入已经低于社会平均工资,仅仅够糊口而已。结合我个人的情况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工资和湖南冷水江的公务员工资没太大差别。 有些媒体、专家,也不知是故意的,还是真不懂,把部门行政预算、行政支出按部门人员进行平均,认为这就是公务员的年收入,这就不对了。行政运转需要消耗,各种项目都要有花费支出,不能把这些都算到工资里面啊,就像企业不能把费用支出全部算作人员工资一样。 老百姓认为公务员工资高,多数是因为看到身边的某某人在某地某机关当个啥领导,“他家里好有钱的”。这和公务员工资也没有关系。这是腐败!大家痛恨腐败可以理解,但是也要看到基层普通公务员也是腐败的受害者,不能让他们再做社会舆论的受害者。 2.关于公务员热高烧不退。其实跟公务员工资关系不大,主要是就业难。一是大多数人看重的还是工作稳定,而且很多人不了解公务员工资工作的实际情况,被媒体和外界误导了,从其他行业辞职考上公务员后悔不已的人非常之多,只是他们“打落牙齿和血吞”,不肯对人说而已。我所在的系统是一个表面很光鲜的中央国家机关,连续两年有3个年轻人考上公务员上班几个月就辞职了,原因是“工资太少,交不起房贷”“原来公务员的高工资只是个传说”。二是考公务员是一条相对公平的路径。现在就业困难,很多大学生、研究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不理想,要改变境遇,考公务员是比较好的选择,第一考试门槛相对不高,没有一些企业招人必须985、211名校啊,必须托福、雅思成绩啊,所以自然报名者众,第二公务员考试录取程序严格,难以走后门、拼爹。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但相对而言,请每个网民扪心自问一下,对于千千万万寒门子弟来说,高考是不是“鲤鱼跳龙门”最公平的路径?而公考,就是其第二条相对公平的上升通道。如果说年轻人考公考就是奔着高工资甚至是奔着腐败去的,这话就太不厚道了。 3.关于公务员隐性福利。过去有些部门曾经较多,有些部门很少;有些地方曾经较多,有些地方很少;有些人曾经较多,有些人很少。这与部门及个人实权大小有关,也与部门领导作风和地方经济水平有关。中央机关不一定有,街道居委会或许还非常多,不能一概而论。这需要通过制度进行规范,不是谩骂能解决问题的。如果说发一箱苹果,发一盒月饼,也算隐性福利,私企逢年过节也给员工发点水果啥的算什么?媒体每每采访总会称“有公务员每年有好几万元的购物卡”“有公务员称自己日常消费基本上都能报销”,强烈建议该媒体向中纪委举报。而且就算有人送礼,难道会送给每个公务员。公务员不等于领导干部,不等于腐败。个别人贪腐,整个公务员队伍“吃瓜落儿”,这是不公平的。现在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审计也一年严过一年,相信不仅单位的高福利没有了,送卡的现象也会得到遏制。 |
相关阅读:
- [ 02-18]光明日报:公务员工资10年未涨 无偿加班普遍存在
- [ 02-17]广东惠州节后缺工9万人 普工工资涨一至三成
- [ 02-17]济南月嫂工资探秘:“金牌”月嫂月薪可达一万五
- [ 02-14]青海为农民工追回被欠工资2.3亿 建筑行业成"重灾区"
- [ 02-14]大大方方把公务员工资晒出来
- [ 02-14]公务员工资“被公开”不是坏事
- [ 02-13]争论公务员工资高低,得找准参照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