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正式发布,这个关注“舌尖上的健康”的文件,引起了不少媒体的解读,也引发了关于饮食习惯和消费理性的思考。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对很多人来说,就是“吃”的狂欢。在物质丰盛的今天,我们享受着各种美味,但也面临胡吃海喝、暴饮暴食带来的困扰。 有人慨叹,过节就是吃吃喝喝,办事就是杯杯盘盘,交情就是干干敬敬,说来说去,绕不开一个“吃”字。且不说公款吃喝浪费了纳税人的钱、败坏了社会风气,即便是个人消费,很多时候也常常失去节制、铺张浪费,带来不少后果。成天大鱼大肉让很多人“三高”随身走,拼酒之风让不少人喝坏了身体,过分贪食奇珍异味则给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带来了重重风险。 正如食物营养专家指出的,我国食物生产还不能适应营养需求,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我国尚有1.28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食物摄入量不足。但另一方面,营养过剩的问题则越来越突出。据卫生部门监测统计,按照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判定标准,2010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0.6%,全国有2.6亿人口被确诊为慢性病患者。 “吃多了”,不能没能吃出健康,反而吃出毛病来了。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舌尖理性”的匮乏。比如,由于没有科学搭配、平衡膳食,在营养过剩的人群中存在“营养不足”问题。我国居民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的摄入量普遍不足,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这种“隐性饥饿”的蔓延,正成为公众健康的危险杀手。 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告别了长期的温饱不足,年轻一代的成长中很少有关于饥饿的记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由“吃饱吃好”逐步向“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就反映了人们这方面的焦虑。然而,“吃伤了”、“胃爆炸”、营养不良等现象的存在,则提示了我们饮食健康的另一面,那就是舌尖上的理性、餐桌上的科学,同样不可缺席。 |
相关阅读:
- [ 02-11]专家:暴饮暴食导致胃爆炸应属巧合
- [ 02-09]女子吃太多导致“胃爆炸” 专家称暴饮暴食或致死
- [ 12-19]“智能文胸”可感知情绪 防暴饮暴食助减肥(图)
- [ 12-08]小香猪暴饮暴食成“天蓬元帅” 体重超过50斤(图)
- [ 12-03]少女或因暴食海鲜致脏器衰竭 避免大量摄入海鲜
- [ 11-13]男子喜添长孙心情大好 暴饮暴食致胰腺炎险丧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