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面对“病毒”式谣言,公众如何“免疫”

2014-01-29 09:31? 赵文君?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日,一则“某医院医生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死亡”的不实传言在多地传播,其背景是江浙沪等地发生的几例H7N9病毒死亡病例。针对不实传言,天津、深圳、徐州、南通等地卫生部门紧急通过官方微博等渠道进行辟谣,以免造成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从散布谣言到引发公众恐慌、最终以官方出面终结谣言,反思近年来发生的网络谣言事件,大多以这种“病毒”式的形态生存。虽说病毒有自限性,网络谣言也终将止于真相。但在谣言扩散的过程中,则会产生始料未及的危害和影响。比如在北京街头发生的“老外撞沈阳大妈”事件,原本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却因为网民的误信、误传,令当事人大妈遭受身心伤害。尽管“大妈讹人”最终得以澄清,然而,害怕“被讹”一时间成为公众标签化的印象,对于讲道德、守诚信的社会正能量造成了损伤。

网络谣言,大多是在事态不明朗、公众又缺乏科学辨别力的情况下,得以滋生、并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开来。在一些网民的围观乃至推波助澜下,波及现实生活,继而影响到正常的社会秩序。这说明,网络空间绝不是虚拟的,是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互联网的舆论生态总是与社会现实紧密交织、互相作用与影响。

曾几何时,网络空间乱象丛生:假新闻、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不时出现。去年以来,中央提出“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总目标,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互联网舆论生态明显好转,网络正日益成为传递和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当前形势下,净化网络空间不仅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日益成熟的网民来说,也理应成为一种责任和担当。文明上网、理智上网,不信谣、不传谣,是网民和各类网站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坚守“七条底线”净化网络环境,让造谣者得到惩罚,让公众对谣言自动产生“免疫”,才能让网络谣言无处生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