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专家学者不应充当那“一勺污水”

www.fjnet.cn?2013-09-24 10:38? 卞广春?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房价、养老等都是当今社会敏感的热点问题,近来,少数经济学者不时就这些问题发出雷人之语:“北京房价要涨到80万元/平方米”、“房价涨到顶就没人投机了”、“延迟发养老金,期间男的可以去养老院做园丁,女的给老人洗衣服做点编织”……有分析认为,学者好发雷人之语,一是为个人出名,二是疏于系统深入的学术研究,三是被利益集团利用,充当了它们的代言人。(9月23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专家学者的知识层次,决定了其话语权的分量。但由于专家学者群越来越庞大,也衍生了部分不负责任的专家学者,不时发表各种雷语,挑战公众的智商和底线。

管理学上有一个“酒与污水定律”,意思是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显而易见,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决定这桶东西的性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同理,专家学者这个群体,也会因为那“一勺污水”,在公众面前失去信誉。

一方面,有正义感的专家学者不仅不能成为那“一勺污水”,还应对极个别专家不负责任的雷语予以反击,揭露其夸大、虚伪、自私自利的一面。专家学者参与辩论和证伪的过程,其实是捍卫自身信誉、赢得公众赞誉的开始,是维护专家队伍纯洁性所必须的,也是孤立、挤压那些既无体恤民心之情、又无道德良心的所谓专家学者的必要姿态。过滤掉那“一勺污水”,应是所有专家学者的责任。

另一方面,对部分专家学者的雷语,公众应多加警惕和提防,但也要分清谁是那“一勺污水”,谁是那“一桶酒水”。公众对个别专家学者的反感,已经反射到整个专家学者的群体上,“叫兽”“砖家”等称呼的出现就是一种公众情绪的表现。但也不能以偏概全,大多数专家学者还是值得信任的。

专家学者成名不易,守名也不易,但无论是否成名,都应当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而不能当不务正业、远离社会公众的“一勺污水”。专家学者既要对得这个称谓,也要对得起与自己所处的这个群体,更要对得起国家的培养和公众的信赖。

  • 责任编辑:林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申博体育_现金赌场app下载--在线*官网@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