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无冕之王”缘何沦为敲诈之王

www.fjnet.cn?2013-02-21 10:22? 吴治邦?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2月18日,央视《焦点访谈》以《蹊跷的“采访”》为题报道了这样一件事:连云港男子李德勇借记者身份,携带和指示家人和亲朋以采访为由,对江苏或山东的一些企业或者乡镇单位进行敲诈,金额从一两千到上万不等。昨天,现代快报记者采访得知,李德勇在被曝光前手中持有购物导报社正规记者证。据曾在其身边工作的一位知情人透露,李德勇近几年来疯狂敛财,完全不顾自己的记者身份。(2月20日现在快报)

近些年来,随着媒体事业的不断发展,记者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公众对记者的给予了非常大的期待,希望能够通过传播的力量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许多职业操守强的工作者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确实做到了揭露丑陋和弘扬真善美。不过,因为从业人群的庞大,许多害群之马也混入到媒体当中,文德极差。在媒体单位实习的时候,就经常听到一些外出采访的人员拿好处费的事情。那个时候觉得只要不危害社会,有偿新闻也未尝不可。可是没想到越到后来这股风气愈演愈烈,最近经常在新闻中看到某个记者因为经济问题而被立案调查。

现在一提起记者,许多人都直言太“黑”了。记者是多么神圣的一个职业,无冕之王的口碑何以到如此境地?

如今一些记者记者仗着手中曝光的利器,到处敲诈勒索。只要是一个稍微有点正义感的人,都不会伸手要这种昧良心的钱,可是现在一些记者却能够做到脸不红心不跳,关键是潜意识里根本没把职业道德道德当回事。比如新闻中提到的环境问题,这种事情直接关系着百姓的生命健康,按道理说这时候需要记者挺身而出,揭露黑心企业。可是无良记者并没有选择站在百姓的利益一边,而是选择跟企业讨价还价,真的是节操碎了一地。想想只要还记得职业道德这回事,相信不会这么理直气壮地要钱。从案例中可以看出,现在的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有多么糟糕。“没钱有理别找我,送上红包我再报”这不是空穴来凤,而是现如今从业人群的真实写照。

既然现在从业人员的风气那么差,为什么没有单位去监管?个案中,犯罪嫌疑人不仅自己去敲诈勒索,而且还为亲戚朋友都办了媒体的工作证,组团去敲诈。记者证怎么可以这么轻易地办理,颁证单位难道不认真审查下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就算漏过了这一环,2008年以后犯罪嫌疑人屡屡勒索得手,为什么没有职能单位去制止?况且李勇在2012年11月就已经离职了,新闻出版总署为什么没有对其记者证编号进行注销?个案中反映出的一连串问题,绝不是相关工作人员的疏忽,而是制度上的缺陷。要是监管机制足够严谨,不法分子还能钻空子吗?

作为一个即将踏入媒体行业的学子,笔者真心希望所有媒体从业人员自尊自爱,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同时也希望相关的监管部门拿出切实有成效的监管措施,对不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净化新闻行业的风气。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申博体育_现金赌场app下载--在线*官网@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