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养老金有些“窟窿”不可怕

www.fjnet.cn?2012-12-19 09:13? 郑风田?来源:环球时报 我来说两句

日前,一份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城镇职工养老金收不抵支省份达14个,收支缺口达767亿元,高于2010年。这一报告引来广泛的关注,某网络媒体就干脆以“养老金巨亏”为标题对报告进行报道。笔者认为,对养老金巨亏的报道引起了我们对社保基金投资、增值方面的关注,但没必要对出现的收支缺口大惊小怪,我们需要另辟财源,更应坚持完善养老体制。

我国出现养老金空账现象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均与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有很大关系。一方面,我国现行社保制度建立比较晚,不少退休人员以前就没有缴费,现在享受的养老金主要源自当前在职职工的缴费,这笔历史欠账显然是养老金收入的一大压力。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物价水平腾升,在职职工工资上涨,离退休人员的工资也水涨船高,养老金支出压力始终没有得到缓解。此外,中国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体系,地区发展水平和社保相关规定差别比较大,单位账户和个人账户的相关管理制度都有待完善,所以一些省区出现养老金收不抵支并不奇怪。综合起来看,“养老金出现巨亏”是中国社会转轨的成本,强求其“收支平衡”,过度关注亏多少、余多少可能会耽搁我们对社保制度的长远思考。

与关注当前的“巨亏”相比,更需要完善的应是以下三件事。这些问题如果得以完善,巨亏问题很可能会迎刃而解。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尚未纳入养老保险体系的人纳入进来。目前我国社保体系的覆盖面只有35%,大半中国人尤其是农民要参与养老保险,需要更大的财政投入,承担更重的支出压力。因此,顶住收支压力,继续让更多中国人享受最低的社会保障,应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努力方向。

第二件事是不同人群现有养老保险方面的“鸿沟”需要缩小。目前社会最诟病的是不同行业间养老保险差距巨大,一些人享有的养老保险“超国民待遇”已经引发社会质疑。对中国社会而言,尽快推进养老双轨制方面的改革,拉近不同人群的养老金待遇,显然比尽快弥补“养老金缺口”要重要。

第三,中国正在进入未富先老的时代,养老问题在中国社会将日益重要。欧美发达国家现在普遍实行延迟退休制度,我国也很可能会出台延迟退休举措,以适应老龄化需求,但这需要实现养老保险体系全面、完善,才能减少延迟退休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些年,我们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向养老金进行财政转移是很正常的,从财政中拿出钱来补贴没什么问题。在目前财政负担还不是特别重的情况下,我们更应关注让没有养老保险或享有太低保险水平的人群获得社保服务,分享制度改革红利。做好这件事,比探讨怎么补当前的养老金“窟窿”可能更有意义。▲(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