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尊重清华博士“厌恶科研”的权利

www.fjnet.cn?2012-11-24 13:35? 邓海建?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近日,清华博士生萧杨突然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其导师写下3000多字的长信,表达惋惜与困惑。数日后,萧杨在一个社交网站上贴出一封长信回复老师,“我已经厌恶科研了。”(11月23日《新京报》)

也许常人确实难以理解:一位曾在系统控制领域的国际顶级专业期刊(IEEE TAC)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数篇长论文(中国系统控制领域的博导都没有几人在这本期刊上发表过文章)的学生,竟然以博士身份从科研领域主动转行去做中学老师。

其实,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不过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真正令博士转行带有公共议题意味的,是当事人在一个社交网站上贴出长信回复老师,其中说到“我已经厌恶科研”。这让那些从小立志当科学家的梦幻,那些科研与大国崛起之间的宏大关联……顷刻间因为“厌恶科研”而破碎。

如果抛开选择背后的科研语境,遵循内心而不市侩于形,也许恰恰是新青年的本色。谁说这不是难得的进步呢?一者,一个对科研已经丧失趣味的年轻人,既没有利用科研去搞“技术移民”,也没有沦为“学术油子”,而是“净身出户”、离开并不热爱的领域,即便将来未必对中学教育大有贡献,起码也没有投机钻营——而一切单纯的选择,总令人心生温暖;二者,世易时移,老教授的年代,或者更强调“大红大绿”的贡献,而年轻博士的今天,已经开始张扬个体的自由与主张,他们不再是“大红大绿”中的一抹,而是有名有姓的、各个不同的鲜活,遵循公序良俗,追求个体的尊严与幸福,即便与集体的声音未必那么合拍,也是一种真正的和而不同的 “和谐”。

老教授看重天赋、年轻人看重兴趣,科研或者人生,各有各的道理。尊重清华博士“厌恶科研”的权利,也许我们会失去一个天才,却见证了一份遵从本心的幸福人生。还有什么比这更要紧的呢?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申博体育_现金赌场app下载--在线*官网@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