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推行“拍客执法”应该避免奖励措施

www.fjnet.cn?2012-08-15 07:40? 程思明?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逆行、越双黄线、越白色实线,这些交通违法,容易导致交通拥堵,还会引发交通事故,对这些交通违法,手机拍照功能完全能记录下来,是否可以在东莞推行交通违法“随手拍”呢,由市民将交通违法拍下来,传给交警部门作为处罚的参考?(2012年8月13日《东莞时报》)

表面看来,东莞市交管部门拟推行的“随手拍”方案,其用意在于鼓励市民通过抓拍的方式求解城市交通困局,但在现有的行政体质下,这样一个“越俎代庖、分化职权”的拍客行为难免会遭致非议。

事实上,尽管“抓拍”可以弥补“电子眼”的监管盲点,帮助交管部门搜集交通违法的证据,可问题是,市民本身没有执法权力,且处于弱势地位,如果“抓拍”行为一旦被违规的司机发现,很有可能会遭致报复。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警惕这种奖励措所可能产生的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武汉2010年初开始实行有奖举报车辆违法仅一年,“拍客”举报被采纳10多万起,交管部门发放奖金甚至达到500多万元。

这样的行为事实上早已让“随手拍”的作用在均沾利益的前提下被无端异化,反而不利于交通秩序的正常监督。正因如此,此次东莞市在拟定这一政策的同时,更应该取消奖励措施,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之前一些地区出现的那种“职业拍客”以此牟利甚至划分地盘的等情况。

与缺乏监督所可能产生的政策失灵一样,之前不少地方“拍客执法”之所以最后被迫停止,除了因奖励政策所可能产生的职业钓鱼者的“蹲点吸金”之外,关键还在于之前那种将本职工作外包给他人,则是在客观上为交管部门的懒惰提供了方便,甚至还可能会产生“执法外包”的不良行为,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违阳光执法理念。

事实上,作为一种交通违章监摄,我们应当清楚,“随手拍”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不采取处罚与教育并向交错的管理方式,而仅仅是以蹲点执法的方式来管理交通秩序,难免会落入“鼓励拍照、钓鱼执法”的怪圈。正因如此,与其单一地利用拍客来抓住司机的违规证据,不如在此之前就加大对违法司机的罚款查处和安全教育,最终减少司机的违法行为。

“随手拍”政策规则无论如何设定,只要规则清晰,权责分明,都能够对于交通的治理方面是一个重大的举措。反之,如果这样的政策制定一旦失却了法律和权责的分明,那么诸如之前几个城市所面临的尴尬局面,必将会会在东莞继续上演。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