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流浪汉是现代城市精神试金石

www.fjnet.cn?2012-07-05 09:05? 傅达林?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针对高架桥下浇筑水泥锥驱逐流浪汉一事,广州市建委回应称,这些水泥锥建于10多年前,当时确是为了防止流浪汉在桥底露宿。

令人刺眼的水泥锥,虽是10多年前城市管理旧思维下的遗留物,但其存在至今,既贬损了流浪汉的生活权利,客观上造成了流浪汉“无立锥之地”的结果,也为现代城市精神留下了污点。

每一座现代化都市的崛起,不仅表现为钢筋铸造的高楼大厦,更体现在城市精神的内涵塑造。人类赖以栖息的城市决非冷冰冰的水泥森林,而应是充满关怀与爱的精神家园。不同的城市或许会凝聚成各具特色的城市精神,但平等、宽容、开放都应是现代城市精神的底色。缺乏对弱者生存权利的关怀,潜意识里将流浪者视为“二等公民”,显然违背平等、宽容的城市精神。一座排斥流浪汉的城市,又能期求它会带来什么样的温暖生活?

在舆论关注下,铲除这些历史遗留的水泥锥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根治有些城市管理者心中的“水泥锥”。比如深圳,在河道桥下铺水泥锥被质疑缺乏人道关怀,当地部门竟称是“为流浪者安全着想”,而罗湖更是“恰逢其时”地出台街头有乞丐城管要扣分的新规。这样的信息组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10多年前浇筑水泥锥的思维丝毫未变,甚至还有推向制度化的趋势。

城市不是专供VIP享受的高档会所,奉行“衣冠不整者莫入”。过于追求“洁癖”的城市管理思维,本质上折射出管理者的政绩观发生了扭曲,流浪者的权益往往被城市发展的“大战略”所绑架,显得无关紧要甚至格格不入。这往轻里说是褊狭与小气,往重了说则有侵犯公民平等权利之嫌。

一座城市的舒适度不取决于外观的鲜亮,而取决于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是否舒适、安定,其权利是否受到法治化保障,其心灵是否能够得到妥帖的安顿。以此衡量,只有尊重、包容、平等对待流浪汉的城市,才是我们心中温暖的栖息地。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申博体育_现金赌场app下载--在线*官网@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