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低收入人群不宜炒股”大实话的尴尬

www.fjnet.cn?2011-12-08 10:35? 皮海洲?来源:重庆时报 我来说两句

日前,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参加深交所举办的“第9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时表示,尽管国际上许多权威研究机构一致认为,中国的股票市场蕴藏着罕见的增长潜力,但是低收入人群和以退休金为生的人群就可能不太适宜参与其中,应当建议他们更多考虑风险较低的投资和储蓄工具。

郭树清主席的这一言论一经媒体报道后,立马在市场上引起争论。在微博和网络论坛上,相当多的网民评论对此提出质疑:穷人不炒股又如何增加财产性收入?又如何实现居民收入的提高?

就本人而言,对郭树清主席“低收入人群不宜炒股”的观点是表示认同的。实际上,这是郭树清主席所讲的一句大实话。毕竟目前的股市确实不是一个适合投资者投资的场所,十人炒股七人亏损两人保本一人盈利的“七二一定律”是中国股市投资者炒股结局的真实写照。中国股市是一个缺少回报的市场,投资者在这个市场里注定难逃亏损的命运。也正因如此,这个市场是不适宜低收入人群来参与的,进行股票投资只会使得穷人变得更穷。它不仅不能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相反还会把穷人有限的财富蒸发掉。所以,“远离股市”确实是低收入人群的明智选择。

实际上,不只是低收入人群不适合炒股,就算是股市里的大户、中户,同样也不宜在股市里坚守下去。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很多投资者在股市里一干就是十几年、二十年,但最终是钱越炒越少,能保本出局的只是少数人,能赚钱的更是极少数。实际上,凭着投资者炒股的这种执著,投资者要是做其他事情的话,可能早就事业有成了。如果是办企业,这时候也可能是某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了。

不过,话虽如此,但郭树清的大实话还是让投资者感到尴尬,甚至让证监会也陷入尴尬。换一句话来说,一些股民对郭树清大实话的质疑又是对的。低收入群体要改变收入低的局面,就必须要选择投资,增加财产性收入,这也是政府倡导的。但银行存款负利率,这就决定了储蓄并不是合适的投资工具。而其他的投资渠道非常短缺,哪怕是购买投资基金,其风险丝毫不逊于股票投资。而股票投资则是低门槛,是很适合低收入群体进入的。并且在中国股市发展的过程中,《人民日报》也以特约评论员文章的形式,为中国股市的发展鼓与呼,引导投资者进入股市。就在今年7月,还有证监会官员建议老百姓用股权性投资抵抗通胀,让老百姓的投资与经济的成长挂钩。如今,郭树清主席突然说“低收入人群不宜炒股”,这不仅让投资者尴尬,恐怕就是证监会官员包括郭树清主席本人同样也十分尴尬,作为中国证监会来说,不能让股市为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做出贡献,这是证监会的失职。

所以,尽管郭树清主席讲了一句大实话,但仅有大实话是不够的。在目前中国老百姓投资渠道短缺,而储蓄又是负利率的情况下,股市必须担负起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任,让股市成为适合低收入人群投资的场所。而如何做到这一点,则是郭树清主席所面临的巨大难题。

  • 责任编辑:陈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