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神医“一针灵”暴露医疗监管缺失

www.fjnet.cn?2011-12-01 11:31? 林萧?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安徽省涡阳县近日发生丙肝人群聚集性感染,安徽省卫生部门初步调查,此次感染中发现的丙肝阳性患者均在河南省永城市马桥镇一个体诊所接受过静脉推注治疗,感染可能是因不安全注射引起。群众反映该诊所医生吴文义在实施医疗的过程中不更换针头针管,被称作神医“一针灵”。(11月30日《京华时报》)

人体注射必须更换针头针管,这是作为行医者最起码的常识,然而在河南省永城市马桥镇的一个体诊所,村医吴文义却行医多年不更换针头,遇到看病群众换针头的要求,还会对病人进行呵斥。尽管目前发生丙肝人群聚集性感染的最终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核实,但注射不换针头的诊疗方式确实让人惊骇,暴露出农村基层医疗监管制度的缺失。

在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很大程度上导致群众看病难,上医院看病路途远,再加上经济因素,遇上点小病只有去找村医,这也是当前各地普遍存在“赤脚医生”的主要原因。顾名思义,“赤脚医生”亦农亦医,无人看病时忙农活,有人看病时从田地里赶回即“变身”为医生。据媒体调查,村医大多无行医资格证,但正因为医疗资源的匮乏,相关部门也多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一刀切”式取缔村医诊疗很可能适得其反,使群众陷入看病更难的窘境。

事实上,由于我国特殊的医疗制度根深蒂固,一味指责医疗改革进程缓慢并不现实,医疗资源的平衡分配也非朝夕之间即可实现。在城镇居民普遍感叹看病贵、看病难的当下,广大农村地区群众要想充分享受医改的实惠,显然只能寄望于政府的改革力度。财政投入的不足,医疗设施的落后,医疗人员的缺失,这些因素形成了农村医疗环境的恶性循环,此种现状在一定时期内还将持续下去。那么,面对医改之路的任重道远,医疗相关部门是否可以坐视乱象却不行监管之责?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正因为医改的滞后,对医疗的监管才更需要加强,而不是听之任之。打个简单的比方,对于没饭吃的灾民,不能任由他们四处觅食,那样很可能误食毒物中毒身亡,即使在政府短期供给不上的情形下,也可以指导灾民哪些可吃,如何度过难关。农村基层医疗也是如此,即便村医无行医资格,相关部门也可以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定期或不定期指派专家或医生对他们进行指导,比如如何净化医疗卫生环境,如何提高用药安全性,如何应对医疗突发事故等等。

相对医改及医疗资源分配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加强农村医疗监管,及时进行科学性指导,显然不存在技术上的难度,而且极具可操作性。要实现这些,靠的不是多么先进的技术水平,关键在于相关部门是否有责任心。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