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特别话题> 民营书店之困 > 正文

应对网络时代 民营书店升级“公共文化空间”

www.fjnet.cn?2011-08-17 17:4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我来说两句

记者手记

当理想照进现实

这是一场理想与现实的较量。

民营书店现有经营模式引人担忧,业界在探讨是否通过投资的注入来改良,但即使面临强大的生存压力,笼罩在强烈理想主义色彩下的书店主人们,也未必都愿意通过所谓的“变通”来求生存。他们怀揣纯文化的情怀与抱负,从情感上很难接受“商业”这顶帽子,这也成为民营书店经营困局一个纠结所在。

“求生-变通-多元化经营”,似乎已经成了现实意义上可以帮助民营书店“市场救赎”的手段。然而,书店主人们依然有着不同的理解。

万圣书园的对面是豆瓣书店。这是目前极少数的不捆绑任何附属商品、纯粹以卖书为生的书店。

豆瓣书店主人,30岁左右的卿松很明白,书店生态不断变化,书店不断倒闭,和社会阅读的功利性有关,同时也是因为受到网络购书及电子阅读的影响。他在北京的另一家豆瓣书店,也因此关张。

卿松说,目前书店一年的总开支在18万元左右,房租就占了15万元,他不得不缩小规模。书店现在的固定读者群在五六千人左右,40%是学子,60%是文化圈里人,经营勉强持平。

即便如此,卿松坚持认为,“如果说赚多少钱去盈利,不赚钱不去做是件很可笑的事情,开书店更多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不是商业行为。某种意义上,某些时候,甚至是一个‘反市场’行为。”

在卿松看来,一个真正有文化传承的好书店,必定有人文精神在里面,这种精神是传帮带的,就像手工艺人一样的情怀和方式,拥有自己的立场、原则和品质。

正因如此,卿松对于现在书店的很多不同形态持保留意见。在他看来,万圣书园、风入松、国林风等这些传统民营书店和新兴的诚品、雨枫书店等完全是不同类型。

关于未来。“纸质书功能会变化,越来越像一种姿态,购买方式来说,实体书店的存在就像一种圈子行为,这种圈子不是精英主义,只是在这个平台上,有你的价值观念。”卿松说。

像卿松这样充满理想色彩的书店主人在全国不在少数。诸多人文书店的陆续关张就彰显了这种浪漫主义理念,以及与市场尖锐的摩擦与碰撞。

或许,就如万圣书园收银台旁挂着的一幅字所写的:“是谁传下这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鲍红建议,“目前书店的经营者多是爱书人,作为一种爱好无可厚非,但要开一个书店,就成了一项生意,还得具有经营的策略。作为书店自身,也要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让自己美好,同时,让自己有力。”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