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兴业杯屏山时评网络征文> 关注 > 正文
从“掐尖”到“对掐”说明了什么
www.fjnet.cn?2011-07-06 00:00? 狄书爱?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7月1日、2日,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先后发表“严正声明”。先是复旦称上海某理工院校假冒该校招生教师,怂恿预录取学生改志愿;随后上海交大回应称,学校无人这么做,对诋毁该校的行为,将依法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目前两校已撤回声明。

复旦大学湖北招生组组长、该校历史系教授冯玮连发数十条微博,揭露名校“招生内幕”。据称,对高分考生,即使某些大学与之签约,但“签约的考生中平均每人都要联络8次”,因为不到最后一刻,考生都可能“改嫁”。

当前一些高校为争抢高分考生不惜采取不正当的方式,不光是高校自身的问题,还有社会大背景的问题,是整个社会唯分数论的功利观的反映。冯玮认为,“北清(即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绑架”考生是“合力”铸成的:地方官员为凸显政绩;高中为凸显办学水准,以招揽优质初中生源;教师为考核和高额奖金;考生受“北清神话”影响长期迷信“北清”,或迫于各方压力非自愿选择“北清”。

中国高校从“掐尖”发展到“对掐”,也是出于高分崇拜症:一方面,中国高校受到整个社会普遍认可的“分数崇拜”观念的影响,认为这些考生比其他考生更聪明、更有创新能力,认为这些考生将来会为学校带来包括名气在内的种种利益;另一方面,由于高分考生总是稀有的,各高校认为,谁能够抢到“状元”,就说明自己“牌子硬”、“具有较大的竞争力”。

在高招中搞唯分数论,显然只会强化应试教育,不利于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上海交大招生办主任陶正苏认为,现在许多学生、特别是高分学生被社会氛围所“绑架”,为了上名校而牺牲自己喜爱专业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不妨看看高等教育发达的美国。美国知名高校招生并不以分数论英雄。资料显示,美国全国性的SAT(类似中国高考)考满分的学生申请哈佛大学时,被拒绝的比例高达61%;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美国名校。因为美国高校评判人才的普遍标准是:富有创造性和创新意识、兴趣广泛的和与众不同的人。正如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教授所言:“光学习好是不行的,还要看他是否有开创新天地的创造性;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看他是否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单关心自身专业领域是不足的,还要看他是否有关注其他方面的广泛兴趣。”哈佛等之所以能一直保持着世界一流高校的名头,与长期坚持这样的录取标准有重要关系。

高校抢生源无可厚非,哈佛等世界名校也在抢,但是手段应光明正大,不做有辱斯文、有损形象的事。更重要的是,各高校要吸引考生,应着力练好“内功”,改革不适应时代和社会要求的办学理念,摒弃“唯分数是举”的思路,根据自己的实际合理定位,发展自己的优势,形成各自的办学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和高水平,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来报考适合的高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各高校恶性和无序竞争。此次香港大学之所以能“挖”走10多名内地高考状元,除了高额奖学金,更加科学、开放、国际化的教育机制体制也是吸引考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内地的高校当以此为鉴。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