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市最让人揪心的新闻,无疑是金山菜农用拖拉机碾碎百万斤卷心菜事件。市郊卷心菜田头价跌至每斤一毛钱,仍少有菜商问津,再不忍痛翻耕,要影响下一茬绿叶菜的播种。
发生在市郊菜田的这一幕并非孤立事件,上周乃至上上周,在山东、河南、江西、浙江等地的蔬菜产区,均发生了将长着成熟蔬菜的菜田直接翻耕的痛心之事。
上月初起,市面上绿叶菜价格就一路下行,近期,零售均价大体同比下降15%~25%。只是,获取到些许实惠的“马大嫂”们却高兴不起来,但凡拎菜篮子的市民都知晓,菜价大跌势必孕育着新一波大涨……
田头菜价大跌,菜贱伤农,市民最多得点短期小实惠;田头菜价大涨,菜贵伤民,菜农也只得到些许短期小实惠。无论大涨还是大跌,惟有流通环节——包括政府各项收费,始终处于“旱涝保收”状态。这正是这些年来国内菜市已被固化的畸形“市场法则”。
就本次区域性菜贱伤农,早报在23日、24日做了多角度报道。上到商务部、农业部,下到本市蔬菜办等多家机构,均从不同角度及各自工作职能出发,做出紧急应对,力求减少菜农损失,遏制损失进一步扩大。由媒体报道可知,紧急推出的“止损”举措包括,政策补贴、短期储存、产销衔接、扩大蔬菜保险及产销信息整合等。
而若放到中央政府层面,经历了去年下半年全国性菜价涨幅失控的舆论煎熬和考问之“痛”,菜篮子已重新纳入对市长的年度“政绩考核”范围。然而,以上种种举措在识者看来,均系临时抱佛脚之举,有些只能短期“止痛”,有些则纯粹为了应付舆论,难以根治造成菜价大起大落恶性循环的症结。
症结所指,若用一句话概括,就叫——任凭已经变异的“市场”继续主导蔬菜产销,受伤对象永远是“农”和“民”的交替循环。
不可否认,蔬菜从早年“计划种植”改为如今“市场种植”,解决了曾长期存在的“限量供给”问题。但就蔬菜这样特殊的“民生商品”,完全依赖市场而放弃或至少已大部分放弃政府责任,也已被历史证明为绝对不可取。
“米袋子”就是颇具说服力的现成例证——若2004年起政府不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补贴和“计划干预”,确保连续七年粮食生产和粮农收入双增长,今天的中国绝对不可能如此“太平”。如同重视米袋子那样狠抓菜篮子,虽无法改变现有蔬菜生产模式(涉及土地制度)和流通模式,但蔬菜供应总量及价格至少可以再“勉强稳定”若干年……
政府重拾菜篮子,当下至少有六件事必须做起来:对菜农实行长期“菜补”,如同长期的“粮补”一样,政府要舍得花大钱;组建专业政策性“蔬菜银行”和“蔬菜保险公司”,蔬菜信贷和蔬菜保险覆盖至所有菜农;至少要大幅降低蔬菜批发环节的税收和行政性收费让利于民,尤其是取消蔬菜产销合作社的所有税收和行政收费;在每座城市建立蔬菜收储补贴基金,菜贱时由该项“政府基金”负责托市;坚决打破菜市信息区域垄断、封锁现状,搭建全国性蔬菜信息平台引导产销;全国集镇以上所有零售菜场全部回归公益。
假设三年内把以上六件事做成,以上所言的“勉强稳定”可期,再经历五到十年由城市(镇)化进程带动的菜地向“种菜能手”集中的“必然过程”(种粮也一样),中国有可能就蔬菜产销走出一条既非全盘市场亦非全盘计划的特色道路。到那时,菜价在田头和餐桌也许不再如今日这般大起大落,而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
- 2011-03-09“有机蔬菜”的帽子不能想戴就戴
- 2010-11-15蔬菜一片暴涨为何福州驾驭自如
- 2010-09-27“蔬菜自给率”背后的城市发展观
- 2010-09-26谁来承担不合理的蔬菜运输成本
- 2010-05-25蔬菜价格进入“元时代”专家称全面通胀来临
- 2010-05-25发改委:蔬菜等价格正在回落 有游资炒作物价
- 2010-05-24现金赌场app下载:蔬菜一天一个价 商贩感叹买菜像炒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