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傅尹 > 正文
从“农民荒”到“土地荒”还有多远?
www.fjnet.cn?2010-02-21 18:06? 傅尹?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在广州清远连州市文化广场旁,乘45分钟的公共汽车,再徒步40分钟的山路,穿过连绵山坳,便到了河背村。这是一个普通的粤北小山村。现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春节,也未能给它带来一丝生机———原本23户人家的村庄,如今搬迁得只剩下两户村民。(2月19日《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记者不仅看到了村庄的衰落,还看到了这样凄凉的一幕:尽管政府每年补给每亩田60至70元,但距村庄几百米外的田地都被抛荒了,长满了齐人高的芒草。打工浪潮卷走了土地就是生命的古老观念,卷走了土地的主人,卷走了金秋的果实。或许河背村太小,掩盖不住中国农业连续6年增收的事实,挡不住中国要为1亿多新生代农民工加速城镇化的步伐。但河背村暴露出的“农民荒”、“土地荒”等问题绝非个别现象,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就会小洞不补,大洞一尺五,影响农业的稳定发展。

广元日报记者近期也对川北农村作过专题调查,发现农村劳动力缺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山区乡村,几乎有一半人在外打工,高的多达三分之二。留守土地的老弱妇幼居多,农事一忙,延迟播种、收割的事成为家常便饭。许多村级组织的负责人担心的还不是眼前劳动力紧缺的问题,而是明天谁来当农民的问题。年轻的一代,初、高中毕业后,纷纷远走高飞。指望中年打工者有朝一日叶落归根,但随着农民工的城市化进程,也指望不上了。因打工失败而返回农村的,又缺乏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有的连二十四节气都搞不懂,还不说耕田犁地的技术性农活。

“农民荒”的后遗症就是“土地荒”。彻底荒芜土地的事虽少,但有的山村出现了原始的耕作方式,就是广种薄收。更多的是,田间管理跟不上。因为没有劳力,除草施肥基本上采用的是农药和化肥,基本排除了使用农家有机肥。长期以往,土地板结,土质变坏,破坏了农业增产的基础。懒人式的耕耘方式,必然会给“留守土地”带来致命的摧残。尽管各地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如成立专业合作社或互助组帮助无劳力户努力不使土地荒芜,但田地多劳力少,也是杯水车薪之效,无力改变田间管理现状。

“农民荒”、“土地荒”,正困惑着打工者众多的农村地区。统筹城乡还是进行式,提高务农人员收入还有一个过程,解决“农民荒”、“土地荒”刻不容缓。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希望这一状况引起“两会”重视。培育新一代农民,让农业后继有人;管理好“留守土地”,让宝贵的土地资源不被变质和浪费;尽快提高务农人员收入,以稳定现有农业生产者,政府要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应该说,解决好“农民荒”、“土地荒”问题,与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同等重要。

千万不要忘记毛泽东的一句话: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