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袁渝 > 正文
凡事拨打“110”是对维权的一种误读
www.fjnet.cn?2009-08-03 11:22?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由于“有困难,找民警”的口号早已深入人心,使得公安机关“110”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在社会上开辟了一条治安管理的“绿色通道”。

  “有困难,找民警”虽只是普普通通的六个字,但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成为一个老幼皆熟知的口号。从法治层面上看,说明当今群众的法治意识、维权意识正在普遍提高,这无疑具有积极的一面。但是,笔者曾长期在公安基层一线担负“110”应急接处警工作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就是这样一部关系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紧急报警电话,却被少数群众误解为“社会万金油”和“临时救火队”。所以不管是否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事情,这些群众便不分轻重缓急,滥拨报警电话,以至于一时诸多“风景”皆现:要求民警撬门开锁者有之,家中水管漏水紧急求助者有之,要求民警爬墙上房捡风筝、救小猫者有之……这诸多原本就不属于“110”出警范围的五花八门的报警,让本来就处于接警多、非警务事项多、处置难、移交难、超负荷运行状态下的民警更感疲惫和困惑。这样一来,不但严重消耗了有限的警力资源,同时也干扰了处警工作的正常运作,致使“110”不堪重负,不胜其扰。

  当民警向其解释上述求助不属于出警范围时,不少群众仍振振有词:“老百姓有困难,你们警察就要管哇……”从中,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当今不少民众在自我维权时,不仅还未真正地了解“110”的工作性质和职能,而且维权观念有些走样,有些断章取义式的误读。

  同时,在“110”接处警中,尤以纠纷调解为最多。“110”民警到现场以后,经常遇到这样一个现象:有些当事人在人身权益上受到侵犯时,马上报警,可报警的目的却是希望民警帮其撑腰、出气,甚至把对方“抓起来”。本来鸡毛蒜皮的小事,民警却难以化解,又耗费时间和精力,最终移送派出所做进一步调解,结果往往也是做无用功。所以,这种拨打“110”看似维权,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维权,是一种报复心理在作祟。

  我们知道,在香港也有类似于“110”职能的警察经常深入社区服务民众。当事双方如果有纠纷,他们也会第一时间拨打电话向警察进行求助。但双方报警的出发点是共同的:就是希望通过警方这一公共服务资源,得到一个法律上都能接受的公平的处理结果,而不是希望警察为满足一己之私,给自己出气、撑腰。所以,双方都会积极、主动地配合警察进行调解,以寻求一个法律上的公平解决。如果在调解过程中,总是不能达成一致时,双方当事人会马上意识到,再耗下去只会浪费时间和警力资源,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浪费纳税人的钱”时,他们则会立即主动要求中止调解,采取另外的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和仲裁。所以,香港的警察在处理这类警情中,很少会遇到有“耗”和“赖”的现象发生。从中,可窥见香港市民法治意识的真正掌握程度以及当地各种法治手段的高效和快捷。(袁渝)

(责编:李艳)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