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价问题的核心是资源由谁控制
www.fjnet.cn?2009-07-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最近水价上涨的消息不断,民生与资源稀缺发生碰撞——有的学者提出涨价30%不算高,而有的居民则表示无法接受。

  表面上是价格战,核心问题却是水资源由谁控制。我们处于资源稀缺而货币泛滥的时代,这也就意味着,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所有的资源价格都会上涨。谁掌握了资源控制权,谁就拥有了定价权。

  资源布局必须有战略眼光,有全局观,从水资源布局来看,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缺乏资源控制与公共服务的双重意识。

  首先,目前我国的资源布局有外资逐步控制风险。自从2002年3月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将原禁止外商投资的供排水城市管网首次对外资开放后,外资在我国的水务公司跑马圈地持续多年。

  据《中国之声》报道,法国苏伊士集团北从昌图、南到三亚、东起上海、西达重庆,在全国范围内拥有22家合资企业,供水人口达到了1400万。而具有153年水务领域专业经营历史的法国威立雅公司也在中国掀起了收购狂潮。迄今为止,威立雅拿下了天津、上海、北京、成都、昆明、兰州等近19个城市的21个合资项目,供水人口达到了3000万。这些外资水务公司的经营期限一般在30年左右,也有50年的,而其占股权份额都接近或等于绝对控股的50%。建设部数据显示,外资所占比例尚不足供水/污水处理业总投资额的10%,总量不大,但趋势值得严重关注。

  不止外资水务公司,国内外的投资机构,包括一些国内企业都在跑马圈地。据笔者了解,除地方水务公司外,拥有清洁湖、泉的地方政府,都在出售清洁水资源,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挥到了极致。如此一来,未来若干年之后,每一处干净的水源流淌的不再是居民可用的饮用水,而是流向投资公司、控股参股企业的真金白银。

  其次,地方自来水公司在引入外资进行合资时,与当时的水价和市场价格相比,大都卖出了高价,被短暂收益迷惑,出售之风越来越猛。作为高价的补偿,在地方政府与外资的合同中,对水量输出和水价都是逐渐提升的,这也就导致了水价必然节节攀升,供水脱离了公共服务系统,而成为地方政府的创收之源。

  自来水在到达用户终端时,一般要经历两个过程,首先是外资水厂进行水处理,把水卖给国有的管网自来水公司,然后由国有公司卖给百姓。地方政府往往是根据合同价从外资手里买水的,比如一吨水的成本是1.5元,政府的收购价格可能在1.8元到2元之间,然后政府再以低于收购的价格卖给城市居民,地方政府不得不承担巨额亏损,羊毛出在羊身上,涨价就成为唯一的办法。

  保护水资源,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加重污水处理收费,测定出城市居民必需的用水量给予优惠措施,根据用水量的大小进行累进式的污水使用费,用得最多的人缴纳污水处理费最多,直至让浪费者缴纳奢侈用水费。偏离城市供水的公共服务本质,将城市供水企业化、进而资本化,向城市普通居民转移成本,水务公司成为水霸,绝对不是发展方向。

  中国水务公司除了借鉴国际先进水务公司的经验之外,最重要的应该是提倡环保意识,引入环保先进设备,引入国际知名的环保公司在环保机械等领域进行合作,加征环保费用,如此既可以提升环保水平,又能保护环境,也可解决部分就业难题,可谓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目前城市供水商业化的发展方向是错误的,背离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在节约资源方面水价上涨不如加征排污费来得合情合理。在任何时候,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的出售必须慎之又慎。(叶檀)

  (责编:李艳)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