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主播“豪华庆生”,碍着的是“谁”?
www.fjnet.cn?2008-03-27? ?来源:西岸时评    我来说两句

    一场“普通”的生日宴闹得沸沸扬扬[>>>详细] ,恐怕是作为寿星的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张宏民先生所始料未及的。

    然而,处于漩涡中心的张宏民可能也同样感觉无辜。我没有看到他的公开表态,然而一位自称“张宏民朋友”的留言或许部分折射了他的心声。对于舆论认为张宏民“豪华庆生”过于挥霍和招摇的指责,这位朋友“相当气愤和诧异”,反唇相讥说:“请朋友吃饭和是不是党员、是不是播新闻有什么关系?难不成党员都自己一个人吃饭,没有朋友?”

    话说回来,广大热爱央视、关注《新闻联播》和张宏民先生的观众和网友,并没有狠心到让张宏民“自己一个人吃饭,没有朋友”般冷冷清清地度过生日。然而,面对20万元的豪华生日宴,38桌、每桌数千元的高档菜品、巨幅的“庆祝”横幅、单件高达一万元的抽奖奖品和饭菜大量剩余的宴后场景,他们还是不可避免地觉得“扎眼”,感觉受到某种伤害了。

    显然,舆论和张宏民先生(及其朋友们)如此判若鸿沟的感受差距,问题恐怕还是出在张宏民先生的特殊身份上了。

    张宏民先生何许人也?非普罗大众、非娱乐明星,甚至非一般公众人物,非普通央视主播。倘若娱乐明星数以千计,那么此类事件发生在其他任何一位的身上,说句不好听的话,20万元恐怕都够不上“新闻”的级别;倘若央视主播数以百计,那么此类事件发生在其他任何一位的身上,对于广大早就见多识广,领受力、理解力和消化能力均已空前进步发展,呈跳跃级高涨的芸芸大众而言,也实在够不上什么“扎眼”级别的事件,顶多一笑置之,或许还会幽上一默:他自己花20万请人吃饭,碍着谁甚事了?

    偏偏张宏民先生不但是一位央视主播,而且是对于所有中国观众具有极特殊意味的《新闻联播》节目的资深主播,这其中所隐含的深层政治、社会和文化意义,无论就其表面还是象征层面,恐怕都非深谙中国政治、社会与文化之人士所能体会和参悟。

    事实上,自1978年1月1日开播至今,《新闻联播》已经被附加了层层的繁多价值。它是这个国家机器里宣讲系统中最具象征意味的意识形态符号,是政府无出其右的形象代言人,是央视大台风范的最闪亮象征。对于国人,它是了解国内外大事的最权威渠道,是中国政治、经济动态的风向标;即便是关心中国发展的国外人士,也像解读密码一样分析《新闻联播》的每一句话,以便从中获取中国变化的最新信息。

    三十年来,它是中国大陆知名度最广、全世界观众数量最多的电视栏目。尽管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和压力,三十年收视历史所形成的巨大惯性,依然推动着数以千万计的观众在每天晚上7点整打开电视机,收看《新闻联播》。它的永远不苟言笑的播音员,被称为“国脸”;时政新闻里不同级别领导人的出镜时间,被精确到秒;主持人服饰的颜色冷暖,意味着国家大事当天可能呈现的基调;节目形态和播音员人选的些许变动,就意味着政治格局的调整征兆;而“今天的新闻联播大约需要59分钟”,往往意味着有重大事件发生……

    单是发生在张宏民先生身上的一件趣事,便颇能看出这种象征意味的巨大能量。上世纪90年代的一天,张宏民在《新闻联播》出现时一反常态,没穿西服,而改穿了中山装。这一举动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各国使馆纷纷派人打听其中缘由。他们认为,衣着的改变象征着政治气候的变化。其实,由于当天值班的播音员因故请假,张宏民被临时拉来“救火”。因时间紧迫,只好把同事的一件中山装借来急用,没想到竟引起海外的一番猜测。

    可是,当张宏民因为一场豪华生日宴而再次与这个象征符号纠缠在一道时,我们感到的却是别样的另类况味。在这个“巨无霸”的象征符号与其知名主播形象之间出现的扭差、错位的背后,我们觉得“扎眼”与需要质疑的,难道仅仅是一场“碍着谁了”的私人活动吗?

    现实的吊诡之处还在于这一事件所发生的时间点上。恰在两个月之前的1月24日,在北京复兴路11号,央视方楼14层的会议室内,奥运会前央视内部规模最大的一次机构改革和调整正在这里宣布。作为改革的重头戏,央视将以《新闻联播》为主体,成立一个联播编辑部,与此同时,央视在外享有盛名和最具专业水准的团队——新闻评论部,将被分拆。人们揣度,《新闻联播》开播三十周年之际的这场改革,目的在于重振《新闻联播》。

    然而,人们依旧茫然,央视与生俱来的顽疾——这个交织着政治权威、垄断商业利益乃至披上轻度娱乐色彩的中国意识形态的宣讲符号,究竟如何练成?央视,这个以政策垄断为表征和以政府喉舌为实质的“巨无霸”媒体,以及其核心和集中体现的栏目《新闻联播》,能够真正奔向新闻的大道吗?

    正当人们为了这一改革而或议论、或旁观、或质疑、或献计献策(已有传媒学者称,出路在于“建立第二中央台”)之时,其知名主播“豪华庆生”的事件,不啻为一道戏剧化了的提醒剂。这种两相对比、几乎有“时空错乱”、“南辕北辙”之感的两个事件,却像是对于人们复杂心态不期而然的现实注脚。不可否认,这个每天教导人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超级意识形态符号,正变得越来越面目可疑。

    据说,央视“前新闻评论部”的一些“老人”们喜欢回忆2000年以前的央视岁月,觉得那是央视曾经的“最好的时光”。作为威权时代的意识形态重镇,在这个逐渐呈多元色彩的社会面前,令人悲哀的是,当它在新时期刚刚开始试图往正常化的新闻道路稍稍回归时,除了将自己及其置身其中的一部分人陷入几近“人格分裂”的挣扎状态之外,我们不能不质疑:脱离彼时思想解放的大环境,新的改革是使我们在“做人不能太CCTV”了、“太《新闻联播》了吧”这样的调侃前更加会心一笑;还是在其一面“很好很强大”,另一面却“很黄很暴力”的扭曲前自我解嘲、不断提高“消化能力”;或者,类似之前适应其15秒广告时段创造了“标王”这一新名词,也同样适应其主播在经济行为上的屡屡“突破”和“惊艳”……

    抑或,别的什么?(左黎)

    【声明】凡注明 “西岸时评”来源之作品, 未经福建东南新闻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编:李艳)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