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职工造飞机仅是个新闻
www.fjnet.cn?2008-03-04? ?来源:西岸时评    我来说两句

  据《重庆时报》报道,如果摩托车变成直升机,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你会不会觉得很稀奇?家住重庆九龙坡区玉清寺半山二村,47岁的下岗工人贺启伦,他造出了一辆既像三轮摩托,又像直升机的“怪”机器。昨日下午,贺启伦第一次将这摩托车、直升机两用机器推出车间,来到外面的小区里,引来不少人围观。(人民网)

贺启伦将"直升机"推到小区里,引来不少人围观。

  把“下岗职工”和“直升飞机”连在了一起,肯定是抢眼的新闻。从报道看,下岗职工贺启伦的确有一股钻劲,他“没有学过飞机制造,不知道怎样才能使飞机飞起来”,但他说要“从鸟飞翔悟飞机结构”,可见,路子也不错。在我看来,想出名或许更是他造飞机的动力,他说“我想申请吉尼斯,还想申请专利。”

  其实,像这类个人尤其是农民(下岗工人)造飞机的新闻,时常见诸媒体。去年4月8日上午,完全没有驾驶经验的清华大学工人李贤锋驾驶一架自己制造的小飞机冲向天空。两分钟后,飞机从50米的高度坠毁。到昨天,受伤的李贤锋已住院两天。(2007年04月京华时报)报道称,他是为了自己的“飞天梦”而受伤。同一天下午,被誉为“中国农民第一飞”的潍坊人谭成年,驾驶一架三座简易超轻型飞机发生事故。飞机坠落在山东平阴县平阴镇一农家院内,谭成年当场死亡。事故未造成其他人员伤亡。有关部门人士明确表示,失事飞机属非法飞行。(2007年4月8日《齐鲁晚报》)

  可见,贺启伦现在造飞机的劲头,和李贤锋、谭成年是一样的,都是因为有制造和驾驶飞机的受好,不禁为他们“痴迷”研究制造小飞机的钻研精神和敢于驾机试飞的冒险精神所感动,同时,也深为他们盲目的冒险行为而悲哀。

  本来,对这类容易引发仿效的事件,应该重在报道其失败的原因和其违法的教训。可是,有些报道对这方面不做主要报道,而是注重渲染其“创业”的艰难历程,标榜其如何 “痴迷”百折不挠,甚至往钻研科研方面拔高,经过媒体的鼓噪喧哗,仿佛工人农民一夜间都变成高精尖技术人才。于是,不少农民不仅想造飞机、造汽车,还有人想造飞碟、造潜艇,其实,在这些行为中,充溢着盲目、浮躁和莽动意味,根本不值得广为褒扬或引为表率。

  笔者不赞成褒扬工人农民造飞机,并不是小瞧工人农民的创造力,而是觉得兴趣爱好与真正的发明创造尤其是具体到制造飞机,莫说工人农民,就是有一定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工人,也难以单独完成,因而不具有客观现实性。况且,许多工人农民所谓的造飞机,是一种比较茫然肤浅冲动心态的反映,一厢情愿的色彩非常鲜明,缺乏理性缜密的思维和逻辑。他的确想制造成功,可是单靠借鉴书上一些简单的知识,找一些报废器材零部件拼装组合,这算什么“发明创造”?就是“大杂烩”之集成。如果作为航模玩具可以,盲目载人试飞机存在着极大安全隐患。

  美好的想象代替不了严峻的现实。人们还是各司其职,在本职岗位上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好。对多数并不富裕的工人农民而言,当务之急是如何生存以及改善生存状态。传媒也应在他们如何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多加引导,而不是儿戏般的“造飞机”。(董宏达)

    【声明】凡注明 “西岸时评”来源之作品, 未经福建东南新闻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编:李艳)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