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未来十年世界格局几大趋势

www.fjsen.com?2012-08-27 16:27?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我来说两句

全球格局将发生结构性变化

全球政治格局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一个是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全球战略中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另一个是传统安全重新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未来世界体系中的权力博弈将围绕传统安全展开。

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现在正在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大西洋同盟的解体和太平洋轴心的显现。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很多,总体来看,是美国力量调整和态势收缩,欧元区对美国的排斥,以及东亚一体化进程这三股力量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全球力量中心向太平洋地区的移动。

世界格局是可能出现两个中心,一个就是以欧洲为主的环地中海地区,第二个就是以美国、中国为主要国家的太平洋地区,这就是地缘格局比较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全球各主要力量向太平洋集中,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转移,包括美国战略东移、俄罗斯战略东移、拉美四国的太平洋时代、澳大利亚的太平洋时代等,都向太平洋移动,实际都是被中国吸引过来的。

每年,欧亚集团都发表世界十大风险预测。2012年的十大风险之首是“恐怖终结”。“恐怖终结”意味着什么呢?或许意味着作为世界的主要矛盾,“非传统安全”的重要性开始下降,而相应的“传统安全”的影响力重新上升,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决定“传统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博弈与较量,而不是“非国家主体”之间的力量较量。诚然,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传统的、非传统的威胁同时存在,并会持续相当长时间,但决定性威胁来自于传统安全,这一点已经有所体现。如此,独立主权国家,特别是强国——“国家主体”围绕经济、军事、金融或者制造、服务业等等各种实力较量重新展开,而竞争的地缘空间集中于太平洋。即形成了大陆国家集中进入太平洋,在太平洋展开权力角逐。如果出现这样一个局势的话,简单的“结盟说”就过于理想,也不一定符合现实。因为这个过程是复杂而且不断变化的,是依据各种力量角逐、博弈的结果才能决定亚太地区安全结构。因此我们无法事先预想,我们应该与谁“结盟”,而必须是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寻找合作的机会。这是一个力量动态变化的均衡过程,即动态均衡过程,我们的政策和战略也必须是动态变化的,且应是适应变化的,至少应该是OPEN的。

短期看,今年9月俄罗斯将主持远东APEC,普京政权也摆出了东进太平洋的战略姿态,但美国要重返亚太,二者形成天然对立。普京不参加奥巴马主持的戴维营G8峰会,奥巴马也不来APEC,两巨头互不捧场,预示着两大能源、安全力量在亚太尚未找到合作的理由和方式,至少,竞争大于合作。而与此同时,在叙利亚、伊朗这个中亚油库的延长线上,美俄较量更直接,围绕东欧的导弹防御体系,美俄更是正面对立。

位居中亚南向出海口的印度,一方面关切中东、伊朗和中亚的石油,另一方面又欲“东向”日本和美国的技术与市场结合,同时不甘居中国之下,直取东盟,介入泛亚太合作区。

日本核电危机后,油气多元化意识增强,对世界油路倍加关注,积极调整战略,力争俄罗斯、中亚的油气资源,同时不放弃争取美国的未来廉价天然气权利。但单独行动,风险巨大,欲通过合作,左右逢源,长期打算。一是立足海外权益,合作开发多国间陆路、海路双重管道,主导地缘油气网;二是展开包括澳大利亚、印度、东盟和中韩的广泛自由贸易区,主导地区产业分工体系和市场;三是立足地区金融货币合作,单独主导“非美元的地缘金融货币秩序”。如此,日本欲成为欧亚大陆和印度次大陆之“门户”,而直接与美国联系,主导世界体系,胃口很大。

显然,摆在中国面前的选择为:一是直取亚太,正面与美国展开竞争与合作关系,确保世界体系大空间。二是展开双边能源合作,不搞多边合作。在贸易、投资和货币合作上,与一切可能的国家展开广泛合作,不偏不倚,确保中国资金、中国市场和中国货币的“独立位置”,在全球市场间竞争上,力求奠定“纽、伦、港”大格局基础,不营造小区域,不放弃对现行货币体制和现行关键货币的利用。现行货币体制,可作为未来人民币发展的有用资源,积极利用。三是取众家之长,构建中国版的环保技术标准和环保市场准入标准。环境、绿色、循环是下个时代的基础技术主题,将决定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中国环境市场具备决定世界标准的可能条件。中国应用好市场,挖掘潜力,立足长远,借用各家之长,构建中国标准和中国规则。这是未来世界体系中的权力博弈的条件。

  • 责任编辑:陈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申博体育_现金赌场app下载--在线*官网@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