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 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www.fjsen.com?2012-05-03 15:04? 黄 武?来源:《党建》 我来说两句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委、市政府探索创新内容、载体和方法,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宁波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积极营造有利于良好道德风尚形成的社会氛围,社会风气不断改善,公民道德素养不断提高。

一、具体做法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宁波市城乡二元结构逐渐消解,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加快建立,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宁波市积极探索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内容、载体和方法,培育城市人文精神,倡导“诚实、务实、开放、创新”价值观。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1.加强工作调研,及时掌握新变化。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加速调整,宁波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全面进步。宁波总体上处于和谐状态,但同时也较早进入了“矛盾凸显期”,社会矛盾集中体现,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通过近两年时间的调研,宁波市委、市政府基本掌握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人们价值观带来的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城市化步伐加快,居住人群区域集聚更加突出。截至2011年底,全市外来人口已达到430万人左右,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二是工业化快速推进,产业人群区域集聚更加突出。目前,宁波已形成5个国家级开发区,12个省级开发区及数十家市、县、区级工业园等不同层面的经济发展集聚区,这些开发园区吸纳了全市绝大多数产业工人。三是服务业加快发展,公共人群区域集聚更加突出。一大批商贸集聚区正加速形成,高教园区已有15所大学、13万在校生。四是信息化不断提升,虚拟人群区域集聚更加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宁波市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近120万户,各类网站超过3万家,网民人数超过280万,各类论坛超过1000个,有着广泛影响力的论坛十余个,每天发帖量超过万条,浏览量超过20万人次。这些新情况、新变化,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有效普及社会共同价值提出了新挑战。

2.积极探索实践,创建工作新格局。宁波市打破过去依靠行政力量来推动工作的模式,摆脱宣传灌输方式的单一化和说教化,从依靠政府部门为主转变为区域内诸多单位统筹开展。按照城市功能特点,重点突出四类区域。一是居住型区域,主要包括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二是生产型区域,主要包括工业园区和商务楼宇。三是服务型区域,主要包括商圈、市场、广场、公园、景点以及教育、文化、交通等公共服务部门和中介、协会等新社会组织。四是虚拟型区域,主要包括互联网上的论坛、QQ群、博客、手机短信。围绕上述区域,宁波市加快政府改革与创新步伐,以管理就是服务为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各个区域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通过共建共融共享等多种途径,把管理着力点放在群众普遍关心、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上,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以区域化党建为龙头,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群众组织的自我教育作用,增进他们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3.全面深入推进,探索工作新路子。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域,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需求诉求等不尽相同,相应地,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方式方法等也不尽相同。一是对居住型区域的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营造舒适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来开展,积极主动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文化、体育和服务等活动,努力使社区服务不断优化、文化活动日益丰富、邻里氛围团结友善、社区居民生活更加和谐幸福。二是生产型区域的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崇尚人文精神,促进共同发展”来开展,围绕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抓手,通过加强职工利益协调、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园区和企业转型发展。三是服务型区域的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强化体验感受,提升服务水平”来开展,在公交车、出租车、商场电梯,候车亭、沿街电子显示屏、户外LED主要路段围墙等,悬挂、喷绘、播放公益广告,让这些区域的受众人群,在短时间内直观地接受宣传教育。四是虚拟型区域的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有效引导舆论,净化网络环境”来开展,重视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做大做强政府主流网站,着力提高主流舆论传播能力,加强对媒体的规范与管理,强化其公共责任,积极支持媒体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发挥好媒体针砭时弊、弘扬正气的舆论监督作用。

二、初步成效

宁波市积极统筹各种宣传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坚持党建引领、服务统筹、资源共享、社会共治,积极创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1.宣传阵地建设基本覆盖到位。宁波市以区域化党建为龙头,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群众组织的自我教育作用,确保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领导有力、推进有效。目前,全市在城市社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商务楼宇和大型商贸区、专业市场、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等区域,建立起区域性党组织503个、党员服务中心1018个,形成了全覆盖、广吸纳、强活力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同时,全市还加强和谐促进会、共建理事会、老娘舅、志愿服务组织等群团组织建设,整合区域内基层党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综合文化站等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切实发挥这些阵地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

2.政府服务功能基本建立健全。宁波市注重把引导人们价值取向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引导群众与保障改善民生结合起来,集中区域内各种资源,统筹开展文化、卫生、教育、就业等各项服务,在不断优化的公共服务中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遍布城乡的152个乡镇(街道)文化活动中心、1401个村落文化宫、201个社区文化宫、3700多条健身路径、2500多个各类球场,使居民群众可就近方便地进行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形成了“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全市145家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88个服务站,构成一张“农村20分钟、城区10分钟”的医疗服务网络。各级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使农民们在家门口即可接受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介绍等服务。

3.社会维稳格局基本建成生效。宁波市着眼于强化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统领作用,坚持以区域统筹为基础、以区域化党建为抓手,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不同区域群众的特点,开展心理调适、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广大群众正确处理劳企、邻里、经济等各类纠纷,主动参与区域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和维护和谐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区域成员的价值认同,共同打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加强对虚拟聚集人群的舆论引导,是宁波市维稳工作的重要内容。宁波市不断建立健全网络管理机构和队伍,努力完善网上舆情发现、研判、处置机制,牢牢把握网上话语权和舆论主导权。目前,全市形成了200多名涉网专管人员、500多名网络舆情员、1000多名网络评论员的网络宣传管理队伍。12个党委部门设立新闻发言人,20个政府部门设立网络发言人,积极回应媒体和公众关切,宣传政策举措、工作成效,正确引导公共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中的网上舆论,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主要经验

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全市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广泛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并积累了一些好经验。

1.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以此形成全体市民的共同价值观。宁波市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精心组织开展“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着眼于科学理论的普及化、大众化,切实加强“微型党课”、“理论宣传普及周”、“社科普及月”等理论大众化平台建设。最近,他们策划了“五大系列”活动,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力求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价值体系。一是组织开展“议身边事,论价值观”系列评议,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统一的社会道德规范。二是组织开展“我们的价值观”系列座谈,总结提炼符合宁波特色、内涵丰富、市民普遍认同的宁波市民价值观。三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宁波探究”系列研究,形成当前具有宁波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议。四是组织开展媒体广泛参与的系列宣传,全面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是组织编发通俗易懂的系列教材,使各级领导干部在读书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

2.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广大市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多年来,全市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施工”、“文明物业”、“文明集贸市场”、“文明礼仪”等系列活动,积极倡导文明风尚,不断提升市民素质。积极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帮扶残疾人、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精心组织“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打造宁波特色品牌,深入推进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紧紧抓住革命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纪念日以及民间传统节日,举行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充分利用其蕴藏的宝贵思想道德建设资源进行生动具体的教育。充分利用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第三部门和志愿者活动等平台,大力开展各种类型的社会公益活动,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价值观氛围。宁波市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3.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机制建设保障各项工作的实效。宁波市根据学生的特点,规划教育目标和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课堂和学校的日常管理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切实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善和落实大中小学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则,形成学生思想品德考评制度和参加社会实践制度。宁波市努力探索未成年人成长规律,打造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奖励机制、联动机制、督查机制。建立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专门机构和工作网络,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为未成年人建造各类活动场所。三年中,共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4个,乡村学校少年宫52个,“春泥计划”实施点1160个,所有社区都开辟了未成年人活动空间,建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建立了心理咨询志愿者、心理专家和心理健康宣读员三支队伍,全市学校、社区均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围绕未成年人道德意识、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组织开展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了“向师长、向祖国拜年”、“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做一个孝敬好孩子”等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结合建党90周年等纪念日,组织开展了“童心向党歌咏比赛”、“红色故事寻访”、红色经典诵读等活动,激发了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提升了未成年人的道德意识、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

  • 责任编辑:陈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