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

www.fjsen.com?2012-04-18 15:17? 李义平?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应当着力提升实体经济的品质、档次和国际竞争力。

经济学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认为物质产品才是真正的社会财富,从事物质产品生产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不生产物质财富的非生产性劳动是服务于生产性劳动的。

资本主义初期即市场经济初期的重农学派认为,只有作为实体经济的农业部门才会使物质财富本身增加,而其他部门如加工业、服务业,只不过是把已经存在的各种物质因素重新组合成一种新的产品形态或使用价值形态,并没有使物质本身增加,并没有创造财富。古典经济学同样认为,只有物质产品生产才是社会经济的基础,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英国古典学派的先驱威廉·配第提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指的就是物质产品的生产。亚当·斯密区分了不同性质的劳动,认为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他举例说:“制造业工人的劳动,可以固定并且实现在特殊商品或可卖商品上,可以经历一些时候,不会随生随灭”,而“家仆的劳动,却不固定亦不实现在特殊物品或可卖商品上。家仆的劳动随生随灭,要把它的价值保存起来,供日后雇佣等量劳动之用,是很困难的”。古典经济学把财富的内容扩展到制造业,但不包括服务业。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马克思这里所讲的使用价值,是作为物质产品的商品的使用价值。由这样的前提出发,马克思认为,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马克思经济学中社会总产品的概念是与实体经济相关联的,是指一个生产周期内两大部类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和。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被严格限定在物质生产部门,是指在总产品的价值中扣除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余下的那部分价值,亦即当年创造的新价值,可分为V+M两个部分。其中,V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为自己的消费创造的价值;M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是要在非物质生产部门重新分配的。马克思所研究的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都是对实体经济运行的探讨。

  • 责任编辑:陈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