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党建·政法 > 正文

制度缺失,收紧“三公”支出只能小修小补

www.fjsen.com?2012-02-14 16:14? 李记?来源:《工人日报》 我来说两句

2月10日,河南省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工作总结电视电话会上传出消息,今后对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将实行常态化管理,使用因公出国(境)中介机构要进行公开招标。河南省纪委副书记李建社说,“今后省辖市市委书记出访,需先书面向省委书记请假。”(见2月12日《京华时报》)

管理总比不管理要好,进步的管理总比简单的重复要好——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河南此次对公款出国(境)进行的管理,让能给人一些欣慰。而且,“省辖市市委书记出访需先书面向省委书记请假”、“单位领导出国要让单位职工知晓”等具体的要求,也足见精细化管理的诚意。只是在制度缺失下,类似的探索似乎也只是小修小补。

比如,河南此次对公款出国(境)进行的管理,在强调对中介机构招标的同时,又强调“各省辖市和省直单位应通过内部局域网、公开栏等便于群众知晓的方式,将因公出国(境)团组信息进行事前公示、事后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社会和舆论监督”。细心的公众应该能够注意到,此处强调的信息公开方式,是“内部局域网、公开栏”,而不是更广意义上的公众网、微博等更能便于公众广泛介入监督的方式。这难免让人暗自猜测:这能有多大作用?

因为制度缺失,所以在规范公款出国(境)方面,一些地方进行的探索只能采用“小步前进”的方式,即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小修小补,尽管从中也能让人看到诚意,但是,毕竟因为缺乏制度性的依托,又因为在规则出台过程中难免被人为打折,这样的探索一般很难做到管理的全面、具体、严苛,具体施行也容易陷入“形式大于实质”的窠臼。

之所以出现了上百个红头文件禁不住公款吃喝之风的现象,有专家提出,这是“大多禁令文件本身道德倡导性内容过多,具体责任追究等细节性规定少,缺乏实际可操作性”的结果。以多部委前几日前给出的“政府机构公务车每周少开一天”倡议为例,面对公众的追问,相关部门称,“这一方案均为倡导性质,并非强制性的要求”。

因为制度缺失,上百项公款吃喝禁令显不出威力;因为制度缺失,仅仅是从环保角度提倡的公车限行,最终只怕也会热闹一阵后不了了之。“三公”管理陷入这样的现实困境,说到底,至上而下转变管理方式,让制度固化经验与探索,才是纾解问题的最终出路。

  • 责任编辑: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