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文史纵览 > 正文

田心铭:文化软实力是向与量的统一

www.fjsen.com?2012-01-21 11:11? 教育部社科中心原主任?来源:《红旗文稿》 我来说两句

二、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决定》提出要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即文化的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觉醒。“自觉”的主体,是作为一定文化之主体的民族、国家、阶级、政党;“自觉”的对象,是这一定主体的文化。文化同一切事物一样,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因此,在最一般的意义上,文化自觉,就是自觉认识文化同经济、政治的联系和区别,认清文化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文化自觉,更重要的是认识一定文化的特殊性,即它相对于其他文化的特殊性质和作用,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只有在同其他文化的比较中,才能真正达到对特定文化的自觉认识。在不同文化的相互比较中认识自身,实现文化自觉,既要分析其“量”的方面,更要认识其“向”的方面,并将二者统一起来。

文化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文化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人们可以从各种不同角度对文化进行划分。使不同文化区分开来的多种属性中,最重要的是文化的民族性和社会制度属性。文化自觉,最根本的是要认识自身的民族特性和社会制度属性。《决定》的主题,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我们培养文化自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自觉认识我们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是中国的,又是社会主义的。这两方面有机统一的认识,才是我们所要的“文化自觉”。

各种文化都是在一定的民族中,由处于共同地域、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心理的群体创造的。因此,民族性是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历史的认识和对现实的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决定》中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各族人民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任务。《决定》要求在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中坚持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忘记了“中国特色”或“中华文化”这一基本属性,就谈不上文化自觉。

  • 责任编辑: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