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文史纵览 > 正文

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启示

www.fjsen.com?2012-01-21 10:57? 李汝革?来源:学习时报 我来说两句

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二是以新经济政策“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法;三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今天学习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探索,对于科学理解和正确坚持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立足一切从具体国情出发,找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切入点。列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理论同实践的高度统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因此以生产力高度发达为前提的社会主义社会必然是实行全面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特征相吻合,但它不适合落后的俄国国情。当时的俄国小农占人口大多数,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在这样一个小农国家里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显然是不现实的。正是基于对当时国情的正确认识,列宁才提出新经济政策,于危难中挽救了苏维埃政权。列宁指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把大胆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方法。

第二,理解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模式,掌握创新的主动权。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抽象及社会主义模式的设想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对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定出周详的建设模式,因此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一成不变的出发点。列宁既遵循马克思主义又不拘泥于此,根据俄国的实际进行了探索。而建设社会主义好似“攀登一座还没有探测过的非常险峻的高山”,“在这里既没有车辆,也没有道路,什么也没有,根本没有什么预先试用过的东西。”比如列宁主政后,刚开始对资本主义大企业采取工人监督下生产的方式,但因为资本家不承认监督,转而实行没收政策。1918年又因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因而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张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随后,战时共产主义又遇到了很大的阻碍,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向社会主义过渡。但列宁在实践中认为这还不够,应当“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即无产阶级国家必须通过发展商业,通过市场的办法来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正确的探索,不仅使当时的俄国摆脱了政治经济危机,也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

  • 责任编辑: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