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前沿资讯 > 正文

尹长森:发展文化产业不能脱离现阶段社会发展水平

www.fjsen.com?2011-12-21 16:1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我来说两句

在当代,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产生的竞争力,正在成为一个国家最根本、最持久、最难替代的竞争优势。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在世界文化市场中,美国独占鳌头,占43%的份额;欧盟紧随其后,占34%;人口最多、历史悠久的亚太地区仅占19%,其中日本占10%,澳大利亚占5%,中国在内的其他亚太地区国家在世界文化市场的份额不足4%。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资源、文化底蕴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文化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把文化大国建设成文化强国,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必须意识到,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低碳产业,对其除了憧憬和激情外,更需要理性——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条件,这样文化产业才会愈行愈健。

文化的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文化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对文化民生的关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相比于教育、卫生、科技等领域,政府对文化的投入总量偏小,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也略显不足。

虽然从长远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但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仍然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国家财政进行扶持,以带动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投入问题涉及“真金白银”,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否则,没有各级财政的支持和各方资本的投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此外,近年来,文化消费过低一直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文化消费作为一种主流的社会需求,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建立在人们温饱、安居基础上的较高层次的需求,消费水平直接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与空间。影响文化需求的因素很多,如消费习惯、审美观等,但收入是消费最重要的基础。因此,GDP含金量低(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省市大谈向文化强省跨越,除追求政绩需要外,大多数颇有画饼充饥之嫌。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只有在其可支配收入明显增加的时候,才谈得上进行文化消费。比如,人们通常会先考虑买一件整洁的衣服以体现尊严;增加营养以补充体力;将电扇换成空调以创造更加舒适的休息环境等。其次才有可能考虑更多的文化消费,比如看电影、看演出等自费性文化娱乐消费。其实,这种冷热不均的文化消费现象,在大多数二三线城市也普遍存在。假设某城市果真是如此的文化消费现状,无繁荣市场的依托,谈何产业的发展?

当然,我国也有经济发展暂处于中游行列的省区市的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案例,如中部省份湖南在2010年31个省区市GDP含金量排名中位列第15。该省不完全依赖于自身所坐拥的文化资源“富矿”,其文化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靠基于文化发展规律的创新来引领,靠充足而稳定的投入来推进,靠不断涌现的各级各类文化人才来支撑,靠良好的政策和体制机制来保障,从而打造出文化产业发展的“金钥匙”,出现了“文化湘军”现象。

文化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但其发展的滞后性也是不争的事实。假以时日,我们必将迎头赶上美日等文化产业强国,但我们现在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自身的阶段性特征,认识现阶段文化构成的多样性、状况的复杂性和建设的长期性,一方面要借文化产业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要防止脱离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刀切现象。

  • 责任编辑: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