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党建·政法 > 正文

领导干部如何破解“被调研”

www.fjsen.com?2011-12-19 18:21? ?来源:《学习时报》 我来说两句

使调查研究成为一种常态

1961年,为了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了1961年关于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等问题的全党调查研究年活动,并且明显感到自己赖以决策的信息是不真实的,不断谈到自己官做大了,调查做少了,不摸底等问题,要求中央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下去做蹲点调研,号召各省、地、市、县、社的第一书记将调查研究当作第一要务,迅速掀起了全党调查研究的高潮,在一定范围内纠正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左”倾错误,促进了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进行。遗憾的是,这种调查研究的良好作风并没有长期坚持下来,虽然毛泽东也曾要求全党各级领导干部绝不能忙于事务工作,更不能满足于在会议上听报告或看书面汇报,“一年一定要有四个月的时间轮流离开办公室,到下面作调查研究,开会,到处跑”、“应该到一个乡上去住上七天十天时间,作一番系统的调查研究”。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和困难局面的过去,党内包括毛泽东本人对调查研究实际上又放松了。

我们不但要在遇到挫折的时候重视调查研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而且也要在事业发展顺利的时候加强调查研究,切实把握变化了的实际,万不可将调查研究当作权宜之计和应对之方,而应通过调查研究随时发现问题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使调查研究成为全党的常态。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和通信条件的极大改善,特别是政治社会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我们的领导干部却出现了“出不去”的现象,许多领导干部整天忙于事务和文山会海,根本没有时间蹲下身子真正沉到基层去开展调查研究,有的地方甚至把调查研究搞成了运动式,变成一阵风,为调研而调研,而没有真正把调查研究看做一种领导工作的基本功和日常功课,这是需要我们加以高度警惕并时刻避免的。

调查研究需要“有的放矢”

1941年10月30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做思想方法问题的报告。在讲到调查研究问题时,毛泽东说,对一切都要加以分析,这是做工作的出发点。不调查不研究就不得了,就要亡党亡国亡头。不调查,不分析,不研究,不知道敌人和自己,就叫粗枝大叶作风,这是一种危险。我们要“有的放矢”,用马克思主义这个“矢”,去射中国的“的”,而这个“的”怎样射得准,离不开调查研究。不调查研究,就不能了解真实情况,那一定会是虽然有马克思主义这样的好“矢”,但射不到中国的“的”,致使马克思主义不能发出它真理的光芒。

历史证明,不调查研究必定产生主观主义,而主观主义曾给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严重的危害,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大跃进”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伤,本质上都是主观主义的产物。因此,能否重视调查研究不但是一个方法论问题,而且还是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有历史责任感的体现。领导干部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就应切忌主观主义,而调查研究是克服主观主义最有效的途径。

引导大众参与开展讨论式的调研

毛泽东一生非常强调开展讨论式的调研,强调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参与整个调查研究过程的重要性,他指出:“那种不开调查会,不作讨论式调查,只凭一个人讲他的经验的方法,是容易犯错误的。那种只随便问一下子,不提出中心问题在会议席上经过辩论的方法,是不能抽出近于正确的结论的。”他晚年产生重大错误,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与一线群众开展面对面的调查研究而导致的。讨论式的调查研究,对我们党的发展壮大的积极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决策,二是转变作风,三是凝聚人心。当前,我国正处在各种矛盾和纠纷的凸显期,群体性上访和群体性突发事件增多,党群干群之间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问题,深究其产生的原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党委和政府在出台重大决策时,没有很好地、全面系统地研究群众的具体利益诉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人民群众利益的侵害,埋下了党群干群冲突的巨大隐患。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更加重视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它推进党内民主和巩固群众基础的作用,切实使新一轮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全面提高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的过程,成为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的过程,成为维护群众具体利益、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前进力量的过程。

  • 责任编辑: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