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宗教与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www.fjsen.com?2011-07-19 17:10? ?来源:《中国民族报》    我来说两句

宗教与文化

在第二场“宗教与文化”的研讨中,中央民族大学何其敏教授基于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概况的梳理,探析了宗教在当代中国民族文化发展中的定位。浙江大学王志成教授提出灵性作为宗教共同体的内核,必然会从传统灵性转向现代灵性,从个体灵性转向全球灵性。复旦大学范丽珠教授则探究了宗教对全球化时代诸问题的回应。浙江大学副教授张新樟谈及从宗教对话走向宗教共同体的新动向。西北大学李利安教授探究了宗教在当代文化发展战略中的作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荆三隆教授则分析了西安建设世界佛教文化论坛在区域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影响。华侨大学副校长张禹东教授探究了海外华人传统宗教信仰与社会和谐的关系问题,浙江大学戚印平教授重新讨论了利玛窦的“易服”以及范礼安的“文化适应政策”,指出传教士形象改变的本质意义在于获得生存与发展的通行证与护身符。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副院长高占福教授探讨了伊斯兰教幸福观的内涵、社会功能及当代意义。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巴·孟和教授探析了藏传佛教的蒙古化过程及蒙古佛教的特点。

此外,在本场的研讨中,山东大学姜生教授作了关于宗教问题与执政能力建设的发言,他指出,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当代中国宗教学理论建设,必须建立在真正本质性的认识上。否则思想观念的失误可能导致的是一大片群众的失控甚至丧失。山东大学傅有德教授则探析了宗教与巴以关系这一重大国际政治热点问题。

宗教与和平

在第三场关于“宗教与和平”的专题研讨中,南京大学洪修平教授分析了佛教人生观中的和平意蕴,南京大学孙亦平教授论述了道教的和平发展观。中南大学吕锡琛教授指出在“阴阳中和”这一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太平经》的作者从多个层面表达了建构和谐社会的追求;中国基督教协会总干事阚保平探讨了中国基督教如何发挥自身的社会稳定作用。北京天主教与文化研究所的赵建敏指出,基督信仰具有满足人类物质性、社会性、精神性需求的三大社会功能。上海社会科学院罗伟虹研究员根据对上海宗教界服务社会的调查与思考,提出以社会服务促社会和谐。上海师范大学王建平教授分析了中国伊斯兰教的慈善活动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北京市伊斯兰教经学院副院长铁国玺分析了古兰经中的和平理念。陕西师范大学尤西林教授探析了现代战争的民族国家利益格局与宗教和平的超越意义。西北民族大学丁俊教授提出宗教应远离极端与暴力、走向中正与和平。云南大学副校长肖宪教授探析了伊斯兰教与中东、北非变局之间的关系。江苏行政学院的尤佳教授分析了宗教组织在社会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宗教组织自身具有神圣性的整合机制,也具有社会性的拓展能力,能够将社会资源整合为可以用来再投资的“社会资本”,发挥支持“社会建设”的作用。西南民族大学蔡华教授探讨了宗教在彝族社会公共领域中的作用与影响。江苏省委党校米寿江教授探析了阿富汗战争中的伊斯兰教因素。

宗教学相关研究

第四场讨论宗教学相关研究的一些问题。西北民族大学马明良教授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探讨了伊斯兰教与和平发展的关系问题。上海师范大学方广锠教授分析了佛教研究中的新问题。北京外国语学院张西平教授分享了自己整理与研究明清天主教史文献的成果。宁夏大学孙振玉教授分析了马来西亚的宗教及宗教政策。复旦大学张庆熊教授从“他救”与“自救”的关系看“宗教”与“理性”之间的辩证运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供稿)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