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永葆执政党的革命精神与创新活力
www.fjsen.com?2011-06-13 16:09? ?来源:解放日报    我来说两句

●我们党历届领导人所论述的革命精神,其基本内涵可以归纳为:一是具有坚定信仰和远大目标的革命忠诚精神;二是为主义、真理、信仰而献身的革命牺牲精神;三是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的艰苦奋斗精神;四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

●执政党继承革命党的革命精神和创新活力,根本上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本色。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是历史进步,然而如何永葆革命精神和创新活力,成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课题。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奋斗的革命岁月中,孕育诞生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精神财富。这些革命精神催生了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后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今天,执政党在历史方位、执政环境、执政理念、奋斗目标等诸多方面与革命党有了显著的不同,但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传统和思想遗产,保持革命精神和创新活力依然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作用。

执政党革命精神不能蜕化

“革命”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现代意义上的“革命”概念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为基础,不仅仅是一种破除旧的政治上层建筑的社会运动,更是一种新的社会建设运动。它体现了人类与困难作斗争的坚强意志、向往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以及人类理想的崇高精神境界。

革命党的革命精神与执政党的革命精神在内涵上既有区别也有共性。区别在于,革命党以暴风骤雨式的阶级斗争、人民战争为主要实践方式来实现目标。共同点在于,革命的坚强意志、信仰的不懈追求和理想的崇高境界,是一脉相承的。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要求“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号召的目的就是防止革命精神的蜕化。

邓小平同志把改革称之为一场革命,要求用革命的精神推进改革。他甚至把保持革命精神上升到社会主义制度相对优势的高度,“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上一切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人们所向往,也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

江泽民同志认为:“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这是我们开拓前进、克服困难、战胜风险的重要条件。如果只讲金钱、只讲物质利益,而不讲理想、不讲精神动力,干部群众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凝聚力,失去前进的创造力。”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弘扬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就是要始终坚持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始终坚持艰苦奋斗、自觉奉献。”

我们党历届领导人所论述的革命精神,其基本内涵可以归纳为:一是具有坚定信仰和远大目标的革命忠诚精神;二是为主义、真理、信仰而献身的革命牺牲精神;三是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的艰苦奋斗精神;四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从根本上说,可以表现为执政党“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革命精神。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