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坚守主流价值观的艺术表达
www.fjsen.com?2010-05-18 17:35? 乔林生?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全球化语境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深化,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和道德伦理价值体系的变迁,主流意识形态变换了自身的存在方式和灌输策略,转而与“大众文化意识形态”达成一种新的协商或曰共享模式。影视剧作为文化产业化的先导,在转型过程中更是深深地烙上了市场与商业运作的印记。市场化迫使影视生产者将精神感官化,将理想现实化,将深度平面化,将历史空间化,以赢得票房。社会上弥漫着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集体情绪,于是不少的影视作品为了追逐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沉溺于表浅的视觉震撼和庸俗的欲望体验,而放弃了应有的主流价值观或者说是主流意识形态的艺术表达。

当下的中国电影在精神性的整体建构层面呈现出一地鸡毛式的浮泛杂乱和无所适从的破碎图景。当传统政治话语主导下的主旋律影片,逐渐让位于完全由市场机制运作的“商业大片”,在汹涌的资本潮水冲击下,“军事题材”本身已经逐渐丧失了先天的政治属性和伦理规限,而成为一种公共创作资源。在纷繁复杂、渐趋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军事题材电影作为一种承载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影片类型,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完成“现代化”转型和自我更新,同时坚守住自身崇高的英雄主义美学追求并持续完成对现实生活的强有力塑造,便成了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和挑战。

进入新世纪,面对美欧进口商业大片的冲击,商业院线的垄断和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挤压,军事题材电影乃至整个中国主旋律电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发展态势极不平衡。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尽管面临着来自市场的压力和诱惑,人民军队的影视工作者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图,依然坚守主旋律电影直面现实的责任和担当,坚持对重大历史和现实题材的正面表达,坚守崇高、英雄、光荣的精神传统和史诗性的审美品格,在重大军事题材创作上不断突破,在现实题材领域里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和开辟着多元文化语境下发展繁荣军事题材电影的新路。作为中国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创作生产的主基地,八一厂拍摄了多部双效益影片。10年前的《惊涛骇浪》忠实再现了1998年中国军民团结奋战、英勇抗洪的伟大壮举;5年前的《惊心动魄》以军人的名义,为战胜非典做了一次独特而有震撼力的再现;新片《惊天动地》真实再现了抗震救灾伟大斗争的非凡过程,生动展现了人民子弟兵为了人民的利益奋不顾身、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英雄壮举,深刻揭示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尤其是作为向新中国60华诞的献礼之作,《惊天动地》所展现出的“正面强攻”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姿态,正史讲述的叙事意旨和大气磅礴的史诗品格,在“改写战争历史”的个体叙事俨成潮流的当下影坛,显得稀缺而珍贵。

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希望通过电影电视剧这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传承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建构能够被国民普遍认同的文化核心价值观,进而确立一种大众共同信守的文化秩序。尽管不同国家所认同的文化内容不尽一致,相互之间的文化价值观念也有所不同,但是,各国始终都把电影、电视放在文化传播的中心位置。事实上,主旋律影视片不仅是支撑一个国家影视产业的重要支柱,而且也应当成为传播与弘扬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商业大片几乎垄断了所有重要的电影资源,交出的答卷却是一部部虚伪矫情、空洞苍白的畸形产物。它们与好莱坞大片的趋同性危机,“越来越像,甚至是纯粹的模仿”,尤其痴迷于视觉奇观的营造而忽略了对民族文化精髓以及优秀文化传统的深入发掘,这使得国产商业大片无法在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中发挥应有作用。这也是众多商业大片“叫座却不叫好”的根源所在。

当前,影视市场的分化已经十分细致而深入。军事题材电视剧的持续繁荣以及逐渐暴露出来的严重缺陷,为军事题材电影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显明的参照。印象中以往的军事题材影视剧几乎被军队的电影制片厂和电视艺术中心所垄断,在这一领域里军队影视生产单位拥有着绝对的优势。而竞争的缺乏和体制的僵化使得军事题材影视剧的模式化、同质化现象也很严重。但现在,地方影视公司早已占据了军事题材影视剧的半壁江山,甚至更多。目前,军地有关单位开始大规模合作,有的地方影视公司甚至可以独立运作、投拍军事题材影视剧。相比之下,他们的脚步迈得更大、更快,一时间,市场上,军事题材影视剧的艺术风格和题材内容变得多元、多样,呈现出从政治意识形态化到市场题材类型化的发展趋势。可以说地方影视公司的大规模介入极大地促进了军事题材影视剧的发展,军事题材影视剧也展现出了巨大而持久的魅力。但另一方面,军事题材影视剧也存在着快餐化和过度世俗化的问题。一种浮躁和粗制滥造之风开始盛行,军事题材更多地成为了一个可以吸引观众眼球的赚钱工具。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作品主题直露、肤浅,故事虚假单薄,人物脸谱化,叙事欲望化,某些表现当下军旅生活的影视作品过度地渲染官场斗争、权力腐败、三角恋爱、个人欲望,如此不仅扭曲伤害了人民军队的形象,更会倒了观众的胃口。

在主流意识形态精神资源和话语言说方式的重新整合过程中,军事题材影视剧作为一种特定的题材类型,一方面承载着诸如勇敢、英雄、牺牲、奉献、爱国等等崇高的精神存在,另一方面又包容了惊险、悬疑、血腥、战斗、死亡等等娱乐性的质素,故而历史性地承担起了一种主流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之间沟通与中介的作用,这两种合力促成了军旅影视剧的持续繁荣。2005年在多家电视台热播的《亮剑》,书写的是“战场”传奇,但恰恰在“职场”上引发了轰动,一时间白领小资大谈“李云龙”,公司企业热议“亮剑精神”。历史战场上的性格军人,被现代职场精英们奉为精神偶像,由此可见《亮剑》作为一部军事题材电视剧成功地打通了历史与当下、横跨了“战场”和“职场”,显示了军人伦理“英雄”主题的时代新意。简单说来,那就是我们的时代和社会普遍缺乏英雄、阳刚和崇高的精神,这种缺乏持续久了之后,必然会产生一种广泛的社会情绪,这种情绪会形成一种召唤结构,一种阅读期待,而军事题材影视剧恰恰能够填补人们的这种精神空白,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因而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走红荧屏。

因此,当下的军事题材影视的发展应该立足于“两个坚守”:一是应该坚持住自身崇高、壮美的美学追求,以清新脱俗、昂扬向上的精神品格获得市场的认可和观众的尊重;二是要坚持对于战争境遇下普遍人性的探索和人类普世化精神意义的追寻,建构更加宏阔的精神容量和更为开放的审美品格。

在商业大片席卷中国影坛的大背景下,在美剧、韩剧等外国电视剧风起云涌般的围攻之下,军事题材影视需要应对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但也面临着自我转型与提升的发展机遇。军事题材影视应该站在民族文化复兴、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价值输出的战略高度来审视自身,积极完成对国家和军队形象的正面塑造,始终坚守主流价值观念的艺术表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惟其如此,军事题材影视作品才能够真正拥有恒久而高尚的艺术魅力。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