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文史纵览 > 正文
郭建:反腐奇招焉何无奇效
www.fjsen.com?2009-12-25 08:37?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我来说两句

为何封建时代惩治贪官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古代朝廷用这软劝硬逼的两手整顿吏治的目的,一是要官吏们依法守法,不要过度剥削、超越朝廷尺度,避免出现“土崩”的现象,防止迅速激化阶级矛盾。二是要避免官员腐化堕落,使封建官僚行政体制不能正常运转,造成上下隔绝、尾大不掉之势。第三是为了欺骗人民群众,造成“天子圣明”的思想,传播“好皇帝”的理想。第四,也是“家天下”的守财心理,就是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里说的“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宋代笔记《北梦琐言》记载,后唐明宗李嗣源审理一个赃官,有个侍卫在旁边为那个赃官说好话,李嗣源说:“食我廪禄,盗我仓储,苏秦复生,说我不得。”于是不由分说,连赃官带说客一起砍了头。

然而,封建帝王、官僚都是依靠压榨农民来维持寄生生活,他们没有根本冲突。封建帝王的第一要务是防止有人篡夺天下,而吏治的贪与廉并不马上影响到统治。因此封建时代惩治贪官总是前紧后松,雷声大雨点小,最多只是在建朝之初大张旗鼓地搞上几年,以后很快就以“道德感化”为主了。如东汉虽然规定赃官要禁锢其子孙,才过了五六十年,到了安帝时,刘恺援引“《春秋》之义”,“吾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要求停止禁锢。以后就因陈忠的建议废除了这一条。唐宋订立“弃市”之法,但实际很少实行,一般都得以特敕解除。宋朝建立三十多年后就停止实行弃市法,改为流放。而杀贪官最起劲的朱元璋一死,“皮场庙”、“皮囊袋”之类就听不见了,贪赃官仅仅流放而已。到了六十多年后的宣德年间,又改为出钱赎罪,等于宣告无罪了。

另外,作为“道德感化”、劝慰勉励的戒石铭,也遭到了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猛烈抨击。王夫之在他的《宋论》一书中认为,这个戒石铭是“儒术不明,申韩杂进”的杂种学术产物。他说戒石铭短短的四句话,是要灭绝人间最重要的天道,蔑视士大夫君子的情操,引导百姓丧失固有的忠厚和平的人性,使得老百姓一个个交相争夺、互相怨恨,简直就是一个充满“负面作用”的宣示。首先,戒石铭说官吏的俸禄是民膏民脂,“则天子受万方之贡赋,愈不忍言矣”,那就是将皇帝是最大的吸血鬼这个秘密给说穿了,王夫之说,这简直就是灭绝了人伦天道。其次,戒石铭宣示皇帝“取民之膏脂以奉汝”,就是公开宣称朝廷剥削了人民的血肉膏脂来豢养官吏,那不是在侮辱士大夫吗?“是以谓毁君子之风操也”。再次,这个说法推而广之,小官认为大官和自己一样是吸血鬼,而儿子也可以说老子是吃他的膏脂了,这样就动摇了整套伦常道德,于是民间都要“趋利弃义,互相怨怒”,而人类社会也就变成禽兽群体了。又次,戒石铭又公开了“下民”与官吏谁养活谁的道理,这不是在给“乱民”辱骂攻击官府提供借口吗?这样会导致百姓丧失天生的善良性情,丢掉忠厚和平的性格,都要起来和官府争论。这在王夫之看来是最大逆不道的了。最后,“上天难欺”四个字,正说明皇帝无法控制贪官,而只能恐吓官吏。而且“敬天,而念天之所鉴者,惟予一人而已,非群工庶尹之得分其责也”,与天打交道的只能是天子一人,怎么可以把这个权力下放呢?因此,王夫之认为,“君天下者,人心风化之所宗也,而可揭此以告天下乎”?可惜他只是个“在野派”,否则一定要将戒石砸烂而后快的。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