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郑杭生: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经验”
www.fjsen.com?2009-12-04 08:4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作为一种新型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的根本目标。关于根本目标的重要性,从社会学的视角看,在于它是广大社会成员对整个社会规范的信任和遵从的基础,是公民对整个社会规范和社会秩序的信心的来源。一个有坚定正确根本目标的社会是一个前景光明的社会。而一个根本目标失范的社会,即多数社会成员对根本目标模糊不清,动摇不定,失去信心,甚至失望逆反等等,这离整个社会的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也就不远了。一个社会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手段方式的失范——这是失范的第一阶段,因为这种失范还不足以危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绝不能听任手段方式失范的恶性膨胀,因为这会严重侵蚀广大社会成员对整个社会规范的信任和遵从,动摇公民对整个社会规范和社会秩序的信心,进而演变为社会失范的第二阶段——根本目标失范。因为这意味着一个社会的根基动摇了。所以根本目标的问题,绝不是一个小问题。

“中国经验”,既不同于众多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经验,也不同于过去那些失败的社会主义模式。

“中国经验”的实际轨迹:从初级发展到科学发展的进程

中国30年来的发展,实际上显示出一条从初级发展到科学发展的轨迹。其中差不多有20年的时间是沿着初级发展的路径前进的。

“发展轨迹”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把从起点到结果的发展动态过程显示出来。要真正理解中国30年来形成的科学发展模式,具体地把握“中国经验”,就要了解它的初始起点、实际轨迹和理论提炼。

中国30年来的发展,实际上显示出一条从初级发展到科学发展的轨迹。其中差不多有20年的时间是沿着初级发展的路径前进的。这种发展的初级性从多方面显示出来:

第一,发展目标是初级的。1978年的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最直接的发展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脱贫困状态。这是因为,那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状况都集中地表现为贫穷。国门一打开,与富裕国家一比,贫穷这一中国社会最大的特点,更成了压在每个中国人心上的石头,脱贫的渴望成为一股不可抑止的潮流。邓小平非常理解这一客观现实和社会心理,他联系社会主义的本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反思,提出了一个引起强烈共鸣的观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他给中国发展生产力制订了三步走的目标,第一步是脱贫,第二步是小康,第三步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差不多已经到了下世纪中叶了。脱贫、小康的目标的提出,是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实际和反映人民意愿的,但很显然是与不发达状态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是初级的。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