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 国际评论 > 正文

评论称《逃离德黑兰》背后反映美伊政治较量

www.fjnet.cn?2013-03-01 15:51? ?来源:工人日报 我来说两句

美国电影界盛会——奥斯卡颁奖典礼本周落下帷幕,《逃离德黑兰》击败夺冠热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林肯》,成为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然而伊朗和英国等国却对该影片大加批评,认为其与史实不符,有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广告”之嫌。一部电影惹来如此麻烦,看来这部电影不简单。

《逃离德黑兰》讲得是1979年伊朗劫持美国人质事件,6名美国使馆人员逃往加拿大驻伊使馆避难,CIA为此组织起一个假冒的电影拍摄组到伊朗取景,最终将6人救出德黑兰。该片可能如伊朗、英国等批评的那样,在史实上确有失实之处,但电影作为艺术形式,是允许虚构和进行艺术处理的。仅凭这一点,很难给该影片“定罪”。真正的问题在于,这是奥斯卡最佳影片,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很可能会影响到观众对那段史实的认识和对相关国家的看法。伊朗等国揪住史实这一条不放,原因正在于此。

如果继续往下挖,就会发现在电影背后,其实是政治的较量。电影是一种媒介,它所宣传的内容会形成影响力,继而转化为一国的“软实力”。奥斯卡虽然只是美国电影界的盛会,但借助美国在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地位,如今几乎成为世界盛会。美国电影界的人士,自然会借此机会对他们所秉持的美国理念大加宣传。美国利用此片,可以鼓吹美式英雄主义,同时对伊朗民众“潜移默化”。伊朗当然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对其竭力抵制。美伊在伊核问题上僵持不下,《逃离德黑兰》就成了第二战场。

如此看来,《逃离德黑兰》这部电影的问世,不是凭空的,而是“应运而生”的。这其中的“运”,就是美国和伊斯兰文明的复杂关系。对美国来说,“9·11”事件造成的创伤不是短期能够痊愈的,伊拉克和阿富汗两个“战争泥潭”也不能立刻摆脱。这些影响体现在奥斯卡上,就是《拆弹部队》、《一次别离》和《逃离德黑兰》等电影的出现。《拆弹部队》和《逃离德黑兰》中伊斯兰世界的“全民敌意”正是美国民众对伊斯兰世界的普遍感知,但《拆弹部队》似乎还能体现出美国在伊斯兰世界的坚持,《逃离德黑兰》却是要逃离伊斯兰了。

去年,同样以反恐为题材的美剧《国土安全》获得了美国电视剧最高奖项——艾美奖剧集类最佳剧集等4个奖项。探讨美国与伊斯兰关系的题材分别登上了美国电视和电影的最高领奖台,体现了这两年美国国内对这一关系的思考和反思。本·拉登已经死去,但恐怖主义还在;利比亚和埃及发生了革命,但并没有靠近美国……美国该向何处去?

奥巴马政府思考的结果,是提出“战略再平衡”,将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但新任国务卿克里首访选择欧洲和中东,似乎预示着这一战略最近又有游移。毕竟,美国不可能在中东一走了之,10多年战争的后遗症也不可能说没就没。冷战和越战后遗症都在美国电影中得到了体现,这次与伊斯兰的战争也不例外。

从伊朗对《逃离德黑兰》的批评来看,大概不会让美国轻易“逃离”;而美国在《逃离德黑兰》之后,或许又会“回来”。电影不过是记录时代的符号罢了。

  • 责任编辑:林晨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申博体育_现金赌场app下载--在线*官网@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