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网民画像里的流量与资本
2020-04-30 09:43:28? ?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王姗菲 王姗菲 |
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一幅当下网络世界的真实用户画像呈现在人们眼前。在某种程度上,这份报告提供了一个连接点和认知窗口,让疫情下互联网世界的精彩博弈和各色纷争有了新的注脚。 报告称,截至2020年3月,网民规模超9亿,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群体不足20%,超过七成网民收入不足5000元,在职业结构上,学生、个体户居多。 25年来,中国互联网几经跃迁。数次迭代之间,从门户到网游,从搜索、社交到电子商务,互联网的风口一个接着一个,百度、网易、腾讯、阿里等巨头各领风骚。 但对互联网行业而言,如果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大趋势,那就是下沉。技术飞跃带来终端设备的简化,网络门槛越来越低,互联网早已不是海归、高知和程序员们的专属地盘。近几年,下沉越发成为主旋律,随之而来的便是“拼多多们”的异军突起。 下沉的本质是对流量的追逐。变现靠流量,这是互联网行业另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流量从何而来?在互联网发展早期,巨大的增量市场摆在眼前,流量获取成本极低。而如今,僧多粥少,资本对流量的追逐日益白热化。结果便是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热点,一个又一个闪耀的“流星”,不断刺激新的需求增长。 不可否认,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和资本,两者相得益彰,制造出了巨大的繁荣。人类的精神文化似乎从来没有如此繁复多元。不过,流量和资本的焦虑感也在暗自滋长。在这场博弈游戏中,人们也一再见证违规越界者的铤而走险。 由此诞生的两个副产品是流量造假和恶意营销。关于流量造假,代刷访问量、阅读量已经不是新鲜事。如今,瑞幸神话的坍塌不过是另一种面目的呈现。恶意营销近来也被推上舆论风口。3月以来,多个网络账号炒作 “多国渴望回归中国”等“标题党”文章,引发新一轮“打假”。而这些副产品的背后,是一茬又一茬被收割掉的“韭菜”。 乐观而言,人们会从这些教训中汲取经验。在监管方面,已经有了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最新出台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也适时明确和细化了我国网络安全审查的具体要求,推动安全关口前移,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 不过,监管总带有某种滞后性,从这层意义看,悲观的人不免担忧,曾经,互联网被视为拉近知识鸿沟的工具,但如今,一切向流量看齐。 中国互联网在20多年间经历了太多乱花渐欲迷人眼,置身其中的人渐渐学会谨慎和反思。他们开始对隐私小心提防,也开始跳出过往的惯性轨道,重新审视那些带给他们又“惊”又“喜”的网络新世界。(肖涌刚)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