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策略助力融媒发展事半功倍
2019-08-13 15:40:1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责任编辑:肖月青 肖月青 |
随着高新科技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媒介载体进行优势互补的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在新媒体不断涌现、传播方式快速改变的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传播的主要载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面对变化、应对挑战并取得发展是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发展必须思考的重要命题。 找准自身问题 传统学术期刊的传播以纸质媒介为主,在融媒体时代,纸质期刊的发行量难以增加而在整合运用数据资源上又没有数据库有优势,这是学术媒体在融媒体时代遇到的主要挑战之一。这一挑战的具体表现就是注意力资源的被抢夺。传统学术期刊大部分以纸质媒介作为传播途径,对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媒介的关注度较弱。在当前,传统学术期刊的客户群不断被多方新媒体冲击,纸质媒体的发行量不尽如人意、不断下滑,这导致学术期刊在融媒体时代发出声音的途径狭窄且易被忽视。学术期刊虽然拥有大量的原创性内容,但由于不擅长新媒体运营,缺乏积极的观念转变和新媒体制作能力,有些虽然启动微信、微博等新的传播形式,但无非是纸质版本的复制再现,这显然无法满足受众对移动阅读和互动分享的需求,这些因素导致学术期刊受众群无法扩大甚至逐渐流失。 同时,融媒体时代下学术期刊面临的挑战还体现在其对新兴网络技术和媒介的运用不够。学术期刊本身是沟通作者、受众的桥梁,但在学术期刊的运营过程中对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的重视不够,有时导致沟通不畅、效率不高。传统的学术期刊具有严格严谨的投稿、审稿、出版流程和规章制度,也正因为严格规范才凸显了刊物的质量和价值,但这种传统的工作模式在融媒体时代因对互联网技术的忽视而显得不够高效便捷。融媒体时代新媒体工具搭建的智能平台,可以为编辑提供约稿、编稿、审稿、校稿等常规工作的最新技术手段,但很多学术期刊的采编系统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充分运用最新互联网技术。而传统学术期刊互联网思维欠缺、服务意识不强,也使得一些期刊与作者、受众、专家的互动显现出不足。 坚持自身优势 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发展虽受到一定挑战,但其固有且独特的出版价值并未受到冲击,仔细辨别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才能在喧嚣和浮躁中抛弃焦虑,理性发展。 学术期刊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成果呈现和传播的主要媒介,其深度挖掘、高门槛等特点,决定了学术期刊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这是学术期刊的优势和特点,这一点在融媒体时代是学术期刊必须坚守的属性,也是学术期刊在融媒体时代能取得发展的优势。 同时,传统学术期刊的另一优势在于其训练有素的编辑队伍,这可以说是传统学术期刊最大的价值所在。过硬的政治素养、较强的专业素养和完整的知识结构以及对业内动态、成果积累和前沿趋势的了解,使得学术期刊编辑成为学术期刊内容的“守门人”。学术期刊能够出版专业权威的科学成果,这得益于专业的编辑队伍,也是学术期刊能够给融媒体时代的受众带来思想和审美等多方面收获的根本原因。 明确发展路径 融媒体时代是全方位发挥互联网思维,实行迅捷、互动、简约、高效和跨界传播的时代。学术期刊应该转变思维,立足自己的根本、发挥长处,谋求学术期刊的融媒体发展。 一方面,充分利用既有内容优势,建立迅捷有效的数字化编辑和发行模式。通过运用数字化编审技术,实现随时随地在线投稿、审稿、评稿、互动以及发布,从而缩短发行流程和周期;同时,黏合作者群和受众群,实现编辑与作者、编辑与审稿专家、编辑与受众之间的及时沟通和无障碍交流。通过契合融媒体时代受众变用户的特点,学术期刊还应建立学术产品的多元推送模式,以短信、微信等预告学术产品、发布学术研讨会信息等方式号召用户及时使用并积极参与到该学术作品的讨论和改进过程中来。 另一方面,选择合适的新媒体平台,传承和发扬期刊原有的优势和价值。学术期刊在融媒体时代既要充分运用新技术,但又不可盲目焦虑,须找出自身特色和亮点,选择合适的新媒体平台。目前,可供学术期刊选择的新媒体平台多种多样,但未必每一样都适合自己。学术期刊在选择新媒体平台时,必须对自身办刊特色和定位进行梳理,从而结合时代需求,选择能凸显其刊物特色的传播新平台。同时,学术期刊必须从理念到行动重视新媒体平台并好好运营,切不可“形式主义”,使新媒体传播平台变为赶时髦的道具。 ? |
相关阅读:
- [ 07-19]彩云之南飘起融媒“七彩云”
- [ 07-15]融媒时代,让普法宣传"动"起来
- [ 07-05]重读佳作 重返现场 用融媒传播70年变迁
- [ 06-27]《初心》融媒传播张富清英雄事迹
- [ 06-20]融媒有道 全国网媒技术大咖空降武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