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年会20年:中国智库研究者的学术嘉年华
2019-08-01 10:23:3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责任编辑:肖月青 肖月青 |
第二个十年 进入专业化发展新时代 “皮书是学者的数据库,是学术的窗口,是智库的平台,是决策者的‘智囊’。”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吴大华说。也正由于此,皮书年会的作用日益不可或缺。 2010年9月,以“皮书价值的实现:皮书出版的创新与转型”为主题,2010年中国经济社会形势报告会暨第十一次全国皮书工作研讨会在福建福州举行,参会人数首次突破200人,会议首次分为宏观与区域类皮书、行业类皮书、政法社会类皮书、国际与地区类皮书四个分论坛进行讨论。 同年,比较完整的皮书内容质量评价指标初步建立——原创性、实证性、前沿性、时效性、权威性,这是对人文社会科学类应用性研究成果评价的初步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年初,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提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全国皮书主编会议,2011年2月,全国皮书研讨会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李扬参加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就全面规范皮书的研创、出版和发布工作,大力提高皮书内容质量,强化皮书系列的整体品牌效应等方面达成共识,通过了《皮书主编工作条例》和《皮书编辑出版工作条例》。这次会议标志着皮书及皮书研创出版从一个具体出版单位的出版产品和出版活动上升为由中国社科院牵头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智库产品和创新活动。 邬书林在会议上指出,在过去的若干年中,皮书出版取得了重要成绩,从少到多,由弱变强,影响不断扩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成为出版的重要品牌。希望社科文献出版社以皮书研创出版为基础和平台,打造中国指数,成为世界关于当下中国的主流话语。 2011年8月,第十二次全国皮书年会在安徽合肥举办,会议的主题是“皮书研创出版的结构优化和分类管理”。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出席会议并讲话,近200名皮书课题组主编、专家、学者参会。此次会议首次升格为由中国社科院主办。自2011年起,往届会议名称“全国皮书工作研讨会”正式更名为“全国皮书年会”。同年5月,社科文献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皮书达200种。 2012年9月,第十三次全国皮书年会在江西南昌举行,年会的主题是“皮书的内容创新与学术规范”,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出席。第三届“优秀皮书奖”首次对皮书中的单篇报告进行了评选。 2013年8月,聚焦“皮书研创与智库建设”,第十四次全国皮书年会在甘肃兰州召开。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李培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出席会议,300余名皮书课题组主编、专家、学者就如何研创高质量的皮书、建设一流智库达成高度共识。此次会议对甘肃省的皮书研创起到极大推动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皮书出版水平和影响力。 2014年8月,“第十五次全国皮书年会(2014):大数据时代的皮书研创”在贵州贵阳召开。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出席会议,近200个皮书课题组的300多名皮书主编、专家、学者参会。此次皮书年会首次对皮书和皮书报告两个奖项进行颁奖。同年6月,社科文献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皮书达400种。 2015年8月,第十六次全国皮书年会(2015):皮书研创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在湖北恩施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出席会议,近200个皮书课题组的380多人参会。邬书林在会上指出,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的皮书研究和皮书出版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皮书出版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术出版是一个国家出版的高地,专业的学术出版机构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长许正明表示,学术出版机构应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和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社科文献出版社以皮书出版为依托,整合研创、传播、智库建设等资源,为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和智库建设作出开创性的探索。 同年12月,社科文献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皮书达500种。 随着皮书年会成为新型智库建设的学术研讨会、品牌效应日益显现,2016年8月,第十七次全国皮书年会(2016)在河南郑州、开封召开。会议以“皮书研创出版:专业化与规范性”为主题,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出席会议,全国200多个单位300余人参会。此次会议标志着皮书研创体系、规范体系、传播体系、话语体系全面成熟。 2017年8月,第十八次全国皮书年会(2017)在青海西宁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青海省省长王建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出席会议,来自全国近300个单位500余人围绕“皮书专业化二十年”的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李培林、蔡昉等20余人被授予“皮书专业化二十年·致敬人物”称号。 2018年8月,第十九次全国皮书年会(2018)在山东烟台召开,年会的主题是“新时代的皮书:未来与趋势”。中国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京清,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近300个皮书研创单位的500多人围绕智库研创出版平台的专业化、智库成果的学术规范性、智库的学术话语权等主题进行讨论。皮书迎来了专业化发展的新时代。 围绕“皮书与学术共同体建设”,2019年8月,第二十次全国皮书年会(2019)重回哈尔滨举办。与会者将围绕学术共同体的特点与价值、皮书在学术共同体建设中的作用、皮书与学术共同体建设的未来、学术共同体建设的方法等主题进行讨论。 2011年全国皮书研讨会。本版图片由社科文献出版社提供 下一个十年 让中国智库声音 响彻世界舞台 随着皮书系列出版规模不断壮大,皮书研创水平日益成为智库建设的评价指标之一,皮书年会也因之成为皮书研创传播的平台和新型智库建设的学术研讨会。 自2013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新媒体蓝皮书》主编唐绪军每年都参加皮书年会。在他看来,皮书之所以能够成为出版界一个现象级的成功案例,与皮书年会的举办密切相关。因为皮书是典型的智库产品,每一本皮书都是对所关注领域的现状总结和趋势研判,因而有着必须共同遵循的基本准则。“皮书年会提供了一个共商准则、共守准则的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从而提升了整个皮书系列的编撰质量。” 文章合为时而著。回首20年的发展历程,皮书年会始终与皮书的发展相生相伴,将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紧密相连。这张由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和智库专家共同绘制的中国发展智慧地图日益显现着它的分量。 “几十年来,我因皮书而成长,皮书也成就了我最重要的职业生涯。”谢寿光不无感慨。解析皮书年会之所以坚持20年不间断、长发展的原因,谢寿光认为,首先在于社会对于智库建设的巨大社会需求。 皮书年会召开的前10年,凝结着中国经济成长的发展轨迹,也折射了社会科学的受重视程度。因其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相连,那时大量讨论的是如何得到社会关注、领导重视、经费支持;后10年,大家更为关注的则转入皮书能否进入学术评价体系、学术共同体对它是否认可,并站在宏观视野和大背景下,进行议题设置、专家研讨、形成共识。近五六年的皮书年会屡有国外出版商参加,就是明证。皮书年会的传播效果和独特功能,难以取代。 其次,皮书年会有一个执着、专业的团队。皮书年会的价值逐渐被皮书研创学术共同体广泛认同,认为社科文献出版社搭建了独立的平台。谢寿光对于皮书的理念、对皮书年会的认识,也在不断丰富化、系列化、制度化。 在谢寿光看来,在今天,需要重新定义学术出版和学术出版社。“历史上编纂《四库全书》,不仅仅是一个编书的行为,而是国家行为、文化标志;狄德罗编《百科全书》,实质上是搭建思想启蒙的载体和平台。” 以此为启发,谢寿光认为,皮书年会源于皮书研创,又是可以独立运行的学术共同体,是中国智库研究者的学术嘉年华。作为从事皮书研创的专家学者交流经验、把握未来研创方向、共促皮书繁荣发展的年度盛会,其平台功能、引领作用、孵化器作用日益突出。皮书年会始终坚持专业化定位,始终将其定位于学术共同体、智库共同体建设,精准把握市场和学术之间的“度”。 20年厚积薄发,20年独木成林。20年来,皮书系列不仅实现了规模品种的稳步增长,还实现了内容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成为中国社科院乃至中国社会科学界智库成果出版发布的平台,受到中央高层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智库发展,对智库的思想成果和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皮书系列作为具有鲜明中国话语特征的智库报告,在政府决策、智库思想交流、社会推广、媒体转化、引导舆论、传递中国话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借助皮书这一智库产品与平台为国献智、怎样通过皮书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成为摆在所有皮书研创者面前的思考题。 将20年的职业生涯和学术心血交付皮书事业,倾心浇灌蓬勃生长的智库品牌,书写了一个出版社从制造产品到打造品牌再到构建平台的发展奇迹……谢寿光的热情与执着激励着每一位皮书事业的参与者:这不仅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职责使然,更是时代赋予的争取中华国际话语权的使命所在。 发时代之先声,写大势之所趋。“皮书”这一出版形态,在中国智库建设史、当代出版史、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史中,已经成为不可绕开的词汇。20年再出发,中国智库的声音必将响彻世界舞台。 ? |
相关阅读:
- [ 07-29]省内首家“有身份”的房地产行业智库成立
- [ 07-16]英智库:英国经济面临严重衰退风险 政府准备不足
- [ 07-22]美智库称中国对新加坡华人施加影响 使馆斥编造抹黑
- [ 07-08]坚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初心与使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