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林芝市巴宜区嘎拉村用民族团结筑起幸福山乡:“桃花村”里盛放团结之花

2025-07-05 20:30:25?作者:?来源:西藏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入夜,嘎拉村,桃花山庄。

雨棚下灯光闪烁、篝火旺盛。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在这里汇聚,和当地村民一起,和着不时变换的汉、藏双语音乐声,或是有节奏地挥舞荧光棒,或是摆动身体跳锅庄,轻松欢快的氛围萦绕全场。而像这样气氛活跃的民族联欢篝火晚会,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林芝市巴宜区嘎拉村,一个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盛开的地方。全村群众热情地向五湖四海的人们敞开大门,用民族团结筑起幸福山乡。

“6月27日,申博体育:总书记给我们嘎拉村全体村民回信,嘱咐大家要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努力为建设繁荣稳固的祖国边疆贡献力量。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情真意切、温暖人心、饱含期许,让我们备受激励。”村党支部书记边巴如是说。

2021年7月,申博体育: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曾到嘎拉村看望慰问村民群众。这些年来,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全村党员群众团结努力,在乡村振兴、交往交流交融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发展成绩。

边巴说:“2024年9月,嘎拉村获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我代表全村群众到北京参会,申博体育:总书记亲自为我授牌,这让全村人都倍感自豪,我们一定会加倍珍惜,用情呵护好民族团结之花。”

在嘎拉村,每家每户都是践行民族团结的石榴籽。

走进村民次旦扎西家,橱窗里的一张黑白全家福照片十分显眼。这张照片见证了这个民族团结家庭的幸福延续。

次旦扎西的奶奶白玛与来自安徽萧县的张勇兴结为夫妻,此后家族孕育了3代人。几十年来,全家人和睦融洽,生活越来越好。次旦扎西说:“民族团结、相亲相爱是我们家的福。”

在村委会副主任尼玛多吉家,一张2023年“全区首届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演讲比赛一等奖”的奖牌同样放在醒目位置。

“我当时演讲的主题就是民族团结。”尼玛多吉轻轻拂拭牌匾说,“民族团结就是我们村发展的基石,只有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才能有美好的生活。”

来到村民次央家,几位来自福建的游客坐在客厅里,她正在采摘院里的樱桃,准备拿给客人品尝。

她说:“这几年,村里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有些游客想到村民家里看一看,只要他们来,我们都会接待,大门随时向他们敞开,每家每户都会这样做。”

作为远近闻名的“桃花村”,旅游业是嘎拉村的支柱产业,外地游客给村民带来了致富机会。村民们心里都清楚,只有维护好民族团结,旅游业才能兴旺发展。

7年前,嘎拉村为了丰富旅游配套项目,通过土地租赁的方式引入桃花山庄,经过多年经营,桃花山庄已经融入嘎拉村,成为318国道上的网红打卡点。

山庄负责人胡伟说:“我们和村民相处融洽,游客参观完村庄可以在这里品尝特色藏香猪、牦牛肉美食,购买村民自家种的水果,一起参加篝火晚会,相互之间能拉动客流量,共同发展。”

“在旅游上,桃花山庄已经是村里的一分子了,大家相互关照、一同进步,连我们村民过去吃饭,山庄都会优惠呢。”村民次仁旺杰笑着说。

谈起团结发展,边巴也有话说。

“嘎拉村桃花园景区里的步道、观景台、洗手间等设施,都是来自广东的援藏干部筹措资金建设的。他们对我们村的发展非常关注,倾注了很多心血,正是他们的帮助,才让景区的设施更加完善,吸引了更多游客。”边巴告诉记者,嘎拉村民族团结的事例体现在方方面面,村民的好日子是全国各族各界人士共同关心支持带来的。

嘎拉村因团结而富,因团结而兴。为了把团结发展的故事更好传承下去、传播出去,嘎拉村建立红色研学主题教育展览馆,用生动的照片、发展的实物,讲述村史变迁、团结故事;持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工程,让全村大部分群众都能讲通用语言;建起民族团结广场,在护坡石墙上悬挂宣传民族团结的图画和标语;与驻地官兵开展联建共建活动,和驻地企业共同开展党日活动……一系列促进民族团结的举措,让这个小山村铺就了幸福之路。

夕阳西下,阳光照在嘎拉村的宣传标语上,一行红色字体闪烁出光芒。这行字是:“嘎拉村,一个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盛开的地方”。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