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12-31 14:11: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光明论坛】 作者:刘青(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一战略性方针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效盘活现有资源、资本和产业存量,不仅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还能为新的增长点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盘活存量,做优增量”这一战略直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核心在于通过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活力、释放潜力,在充分挖掘现有增长点的同时,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出现,真正做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具体而言,盘活存量意味着通过改革和创新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避免资源闲置和低效使用;而做优增量则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消费推动等手段,创造新的增长动力,进一步提升经济质量。 随着资源禀赋的变化和外部环境复杂性不断加剧,传统的投资驱动方式已不再能够支撑长期高速增长。如何通过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成为经济转型的关键。同时,尽管中国经济总体规模庞大,但大量存量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如何通过政策引导使这些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已成为当务之急。当前,消费、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拉动力。而在投资领域,如何通过盘活存量资源,避免低效投资,同时产生新的增量投资,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通过盘活存量,可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为做优增量提供更多支撑,推动经济内生增长。“盘活存量,做优增量”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塑增长动力的需要。高质量发展在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步推进,盘活存量和做优增量的战略正是为了顺应这一发展方向,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创造更加可持续的增长动力。 为实现“盘活存量,做优增量”的目标,必须精准施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并推动各领域的创新与转型。 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市场化改革是盘活存量资源的根本途径。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引导资金流向创新和高效领域,推动科技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强金融改革,提高融资渠道的多样性,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创新型企业的支持。此外,推动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化配置,优化资源使用效率。加强规划统筹,引导有序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完善土地收储机制,更好发挥开发储备、供应调节作用;加强政策激励,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复合利用,探索用途合理转换,总目标是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相关产业增长,为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改革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化解财政压力。近年来,多地积极采取举措,坚持有保有压,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工作力度,着力推动财政运行平稳、可持续。一些地方大力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存量资金,压减项目支出,统筹各类资金优先保障工资发放、机构运转、基本民生支出需求,足额保障“三保”支出预算。又如,一些地方通过将国有土地、基础设施项目等进行资产重组,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不仅减轻了债务压力,也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资金,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激发创新潜力,推动增量投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才能推动增量投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推动技术突破和产业结构优化。同时,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机制。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将企业“人、机、料、法、环、测”整个生产体系数智化,生产效率和交易效率大幅提升,并且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赋能再生产各环节的有机衔接,促进形成定制化生产方式,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产业结构升级奠定微观基础。通过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许多传统行业实现了数字化转型,既激活了存量,又吸引了高质量增量投资。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要通过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激发消费潜力,推动消费领域的增长。尤其是在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领域,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释放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例如,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国家通过出台一系列补贴政策、消费税优惠和地方政府扶持,建设更多的充电基础设施,既增强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信心,推动了消费升级,又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了增量投资机会,进一步促进了绿色经济的发展。 “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改革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创新投入和产业转型,中国经济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在全球经济新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31日 03版)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