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光明论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12-26 09:48:39?作者:王礼刚?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洪振威   我来说两句

【光明论坛】

作者:王礼刚(湖北文理学院教授)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点。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带来的机遇,广泛运用数智技术、绿色科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于激发传统产业生机活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产业是我国长期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对于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意义重大,不仅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创造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更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不过,传统产业也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低端领域竞争过度等问题,亟须通过数智化等改造,提升核心竞争力。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进入加速发展周期,规模由2012年的11.2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3.9万亿元,11年间规模扩张了3.8倍。数字经济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新产业,它就像一种具有极强渗透性的“黏合剂”,能将传统产业紧密融合在一起,通过善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等技术,使传统行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2024年5月,申博体育: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将钢铁、建材、化工、轻纺等传统产业做优做强,注重补齐高端供给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等短板弱项,不断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高端化往往伴随着新技术的引进,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能所在。通过引入新技术,传统产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要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势领域塑造长板,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注入动能。同时,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推动传统产业与新技术相结合,培育一批质量过硬、性价比高、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打造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制造品牌。近年来,国产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加速向中高端转型,海内外市场对“国潮”品牌认可度明显提升,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成效显著,传统产业展现出“有中育新”的积极势头。

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我国传统产业体量较大,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和产品种类数量较多,加快数字化转型是激发传统产业活力的关键路径。大力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数字化改造。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传统产业的乘数作用,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新模式,积极开发AI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实现制造业各环节智能化转型。打造智能化生态体系,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壮大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主体,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近年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进行大规模设备更新,采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流水线等智能装备,积极推广“灯塔工厂”“黑灯工厂”等生产模式,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原有产品升级和新产品研发,促进传统产业“智造向新”。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发展既是新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传统产业塑造未来发展优势的重要方向。鉴于传统产业结构偏重,传统产业绿色发展任务艰巨。当前,需分行业、分领域精准施策,深入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优化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强化绿色低碳导向,加速引领形成绿色生产模式,构建高效循环的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同时,健全绿色制造与服务体系,提高生产制造环保标准,广泛采用清洁能源,加速制造过程清洁化、工艺低碳化、资源利用高效化进程。加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促进绿色科技创新与先进技术的普及应用,打造绿色工厂与绿色供应链,持续推动传统产业“逐绿向新”,擦亮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鲜明底色。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25日 03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